她坐在椅子上等了很久,到底有多久其實她也不知道,只知道腦袋一片空白,另一頭他疲憊地趕到這裡,似乎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他身上,他沒說話,只是靜靜地與她一起走到了櫃台桌前。
櫃台的那一邊、是一個冷冰冰的臉色,麻木的問著『要冷藏的?還是新鮮的?』她笑著問了『有什麼差別啊?』那位小姐不耐煩的回答『冷藏的120、新鮮的200,不是才買過嗎?』她尷尬的笑著,我想說再買會不會比較便宜;小姐木然的表情停滯了幾秒,然後又再次重述那個疑問『冷藏?還是新鮮的?』
她沒說話,他也沒說話,只是靜靜地從腰袋裡掏出一團紙鈔,拿出兩張百元鈔票,緩緩的放在桌上,說著『新鮮的、當然要新鮮的,新鮮的才好啊!』壓住鈔票的左手,無名指上似乎有什麼東西被偷走了,只剩下歲月留下的黑色暗痕。
看歲月神偷的前一天,我看了《奪天書》,老實說算是一個跟宗教與信仰有關的書,因為我沒有特別的信仰,因此在故事中猜到了那本天書時,其實有種沒辦法說服我的感覺,但是編劇與導演也說了(我習慣看完電影會看裡面的幕後採訪…如果有的話),重點不是那本書是什麼,他可以是任何書,重點是過程、重點是信仰。
老實說我對於美式的英雄主義很不以為然,他們對於主角的刻畫總是『他是個好人、是個很厲害的人、也是個很低調的人,他們有責任心、有義務、有信仰,重點是他們有目標與追求的一種夢想,那個夢想通常很大我、很無私,要拯救全人類或者是造福世界等等的過程......只有在偶爾,遇上阻礙時,他們才會揮劍。』
其實我不應該說那是美式的英雄主義,其實日本也愛這種英雄,低調的浪人、旅人,帶著刀劍卻深藏不露,只有在必要、真的很必要的時候,他們才會出手,而絕非關頭,他們不拿出槍。
我之所以不喜歡這樣形態的英雄主義有三,其一,所謂英雄只是廣場上的雕像而已;其二,死在英雄手下的人,他們也是別人的英雄,也是有愛、有恨、有人會為他哭泣的;其三,英雄絕非不得已所殺的人,並非不得已,例如《奪天書》是描繪世界大戰的三十年後,人們失去了所有、所見的世界全是殘破不堪以及資源短缺,在那個情境下,盜賊、搶匪四起,先不管為什麼打了戰以後的三十年為何人類還不會試著站起來或者從毀滅中重生,其中有一段故事,是一個女人、走在路上、被盜賊覬覦,總之劫財劫色有什麼都可以搶,這兩個算是盜賊的混混,準備要強暴這個女人的時候,忽然間,意外的被殺死了。
是的,這個英雄救了這個女人,免於被強暴,這就是所謂我不喜歡的英雄主義。因為,它不一定要殺人,才能救這個女人,如果把它搬到法律之前來看,企圖強暴以及殺死兩個人,誰的罪比較重?
有時候故事裡所謂的英雄,就是站在觀眾這一邊的、或者是千鈞一髮間救贖自己的,就是英雄。那麼它用什麼辦法救人的,好像就沒有那麼所謂,甚至在路上遇到盜賊,殺死所有盜賊的行為,也可以值得讚許,至少有人會告訴我『如果今天你不殺死他,明天就要備他殺死!』
所謂英雄的另外一面是惡魔,而那個傷害你的魔鬼,他也是某人的英雄。
然而,撇開這些不談,它還算一個很酷的電影。整個故事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就是『People had more than they needed,We had no idea what was precious, what wasn`t.人們擁有超過他們所需的東西,完全不知道該珍惜什麼。』
歲月神偷裡,有一小段講述官員需要收類似保護費的過程,而很多東西需要靠錢打點,例如說看醫生、例如說護士小姐抽血的針要輕一點,也例如說是多一點什麼服務,就需要多收錢的過程。
當然,現在也是一樣,你想要特別一點,就需要多付出一點,這是理所當然的,但至少你不需要多付出一點所得到的東西,也不會太糟,至少我們生病了有健保、天氣太熱可以吹冷氣、沒事可以轉開新聞罵你想要罵的人,沒有戰爭、沒有飢荒、沒有天要塌下來,還可以沒事無聊的去學遊民露宿街頭,然後罵政府官員太無能、花太貴、人太糟,太多人說話都不經大腦的腦殘鬼。
因為我們擁有的東西,已經超過我們所需要了,所以…We had no idea what was precious, what wasn`t;有空,看看這兩部電影,我覺得都不錯看。
P.S.看《歲月神偷》時,常常覺得小孩很吵,尤其是警察來時弟弟一直在唸英文的那段,但又吵又鬧又愛做一些怪事的死小孩,有時又有點可愛,尤其是當他窩在爸爸懷裡說不痛了、以及想要填苦海的那一段。
P.S.文章的第一段的故事,是描述《歲月神偷》最讓我感動的一段,並沒有寫得很清楚,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電影,就知道新鮮的東西是什麼。
延伸閱讀→
回我的部落看更多文章∼「成小山的.貓.食.遊.記。」
用閱讀器訂閱成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