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轉載全文,如有掉圖或想留言、引用請點我回去看本文∼「悲傷者的快樂號角。」
幸福的人沒有權利說勇敢、活得快樂的人沒有資格要別人放下與釋懷。
我不需要被安慰或者節哀,能難過是好事,代表我愛妳而妳對我而言很重要。
回家的那夜,意外的認識兩個朋友,深聊以後融洽,然後有趣的話題就哈哈大笑起來了,也許是話說得多開始會自我解嘲,一個編輯的來電,電話裡另外一頭的朋友交代完工作後突然說「語氣那麼開心喔!聽起來完全不像貓要死掉的感覺...。」(當時我的貓還沒過世....是過世的前一天)
忽然間,我噤聲不語。
=======================================
提醒你不要難過、還是提醒你不要快樂?
面對至親摯愛的離開,當事人的心情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同感而受的,因為你不是他,你沒有沒有體會過他們之間曾有的歡愉、沒有體驗過他們之間曾有的爭吵,他們的互動、相愛以及日日月月所累積的點點滴滴的記憶,我們都不知道。
我很難過,而且難過得斷斷續續,當我快樂時我會難過,就像覺得自己不應該如此快樂,我很難過時就會哭泣,偶爾會哭得嘶聲力竭,但等等還能繼續工作,生活就是這樣,我想起《愛妳在心眼難開 Something`s Gotta Give》這部電影,女主角愛莉卡(黛安基頓飾)面對巨大的悲傷時是一邊狂哭一邊工作,然後就任由悲傷的侵襲,醒了就吃、累了就睡、悲傷來的時候就哭泣、哭完了擦乾眼淚繼續寫稿,這就是人生,過程是種折磨、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體驗。
因此,我收到很多關懷,不是往好處想、就是往壞處想,有的人提醒我不要難過,但人又不機器人,怎麼能說不難過就把眼淚關上,有的人說好不要難過太久,但我也不是定時鬧鐘,悲傷的情緒就像海潮一樣,時來時退,就算十年後我再度想起,一樣會難過,怎麼能結束?
還有的人是會覺得我感覺上很快樂,有時候聽在傷心人的耳裡,會忍不住自責,其實傷痛的不是誰離開了我們,而傷痛的是我們知道這一切會過去而有一天我們還會大笑歡愉,每當快樂來臨時我都不免會想起小貓離開我的難過,然後提醒自己別太快樂,因為對我們來說那是有罪的表情。
更有人擔心我會想不開,有什麼好想不開的,確實難過會很想死,但沒聽過只有好人不長命嗎?
然而我到底想說什麼呢?不是要你來安慰我可以快樂、或者可以悲傷多久,我想說的是,當有朋友遇到傷心時,最大的療癒不是安慰,最大的療癒是陪伴,不是他表現難過是好事、也不是他表現快樂是好事,表現難過有時候是一種出口的宣洩、表現快樂有時候是種心情的壓抑,兩者有好有壞,此時,你說節哀說同情還是說我很遺憾,有時候聽在身歷其境的人耳裡都不免刺耳,就是陪伴與聆聽,他想說的時候聆聽、他哭泣的時候遞上面紙、他開心玩樂的時候不要提醒他傷心的故事、然後當傷心蒞臨的時候繼續陪她傷心。
眼淚是生活的過程,失去是人生的必然,因為有不快樂的事情,快樂才更顯得值得。
我相信人生無常,許多人都跟我一樣遇過失去摯愛之痛,然而當自己不是在那個當下時,又很容易不小心踩到別人的傷口,並不是說安慰對方是一件壞事,應該說受傷的人情緒不穩,怎樣安慰都不會是對,就順著情緒走不要太多的言語,最好的安慰就是陪伴與聆聽。
那天,一個好友打電話給我,然後關心我,忽然我們聊到一件事情,我說,奶奶過世的時候我並不難過,因為生命結束了、記憶永留存,我很能釋懷,但我不明白貓貓離開我時為何如此難以釋懷,後來我想通了,因為奶奶沒有天天跟我在一起,而貓貓天天跟我在一起,之前看劉墉的書有提到一件事,就是愛是向下的,對於孩子、寵物的愛,有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遠勝於父母、爺爺奶奶,很奇怪,之前無法瞭解自己為什麼很希望付出什麼給父母,但每當父母意見與自己相斥時我就會義無反顧的與之對抗,然後看到劉墉的字突然就有種瞭然的感受,這些心裡話,我當時並沒有在與朋友的那通電話提起。
沒想到,朋友接了一句『那是當然的,你奶奶不是天天在你身邊,貓咪是天天陪著你啊!』講中了我心裡的感受,突然不知道為什麼很高興,我的好朋友不多,但有一兩個瞭解我的人,有時候就很快樂,陪伴與理解,似乎是在失去至親摯愛時最好的良藥,也是悲傷者的快樂號角,我不是想告訴我你得怎樣安慰我,而是說,如果有一天,你有需要安慰的人時,別忘了,無須太多、安靜是最好的語言、陪伴是最好的安慰、聆聽是最好的出口,不必釋懷、不需避諱感傷也不用努力快樂,相信你也能為悲傷的人,再度吹起屬於他們的快樂號角。
延伸閱讀→
NaNa病逝的前兩天,我祈禱著並且不放棄任何可以救妳的可能∼「當意外比明天更早來臨的那刻。」
然而妳真的離開開我了,每每想來都好感傷∼「失去妳,這不僅僅只是傷心而已。」
我最後能做的,只是∼「送妳最後一程。」
NaNa生寶寶的過程全紀錄∼「成家有貓初長成。 」
領養NaNa的過程∼「而後來...。」
回我的部落看更多文章∼「成小山的.貓.食.遊.記。」
用閱讀器訂閱成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