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贏家!我讀《為愛朗讀》The Reader
我看【The Reader】 為愛朗讀
上禮拜去看了這部片,覺得這部片把一個極大的歷史,有關道德、職守、種族等一個大議題,
用一個相當柔性、甚至不被社會所認同年齡差距的愛戀情慾來串連
,並用這樣關於一個刻骨銘心,參雜了許多情感因素的這樣一個關係,
來和這樣一個巨大的歷史悲劇事件來做一個影射與對照,
換句話說,主角之間的愛情,其實跟納粹與猶太人之間的歷史情仇,
其實幾乎是平行的一種有關人之間的問題和感情。
這部片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幾乎撥動了人性最深處的每個琴鍵,
也對人的複雜感情做了非常獨特的詮釋和演繹,
你可以只看見非常小我的兒女私情,我們也可以探討一個更大的國家種族上的問題,
然而,一切都在於你如何「讀」這許多細節?
而我們究竟是那被朗誦而聽的文盲?
或者是那觀看者,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而且無心的並不知道我們念的是什麼的讀者,
讀與被讀,看與被看,對與錯、是與非、愛與恨,
他們幾乎不是相對的,甚至可以說是一體的,在很多時候,
這許多應該是對比的價值觀甚至是感覺,他們其實界線是非常模糊的。
這部片真要一個個細節來分析,有太多可以探究的,我想我就著墨在和娜和麥可之間的情感來說。
我覺得這部片讓我最佩服導演的地方,他並沒有加進太多自己的詮釋和觀點,
而他有如那個少年時期的麥可,為我們輕聲的念著一部部的著作, 留下許多的隱喻和疑問,
能讓我們在這部電影的「牢籠」中,用盡許多的時光,慢慢去了解他要說的什麼,
文字,在許多時候變得相當軟弱無力,因為有太多的隱含寓意,已經超越文字所能描述,
某個程度上我們都是秘密中的文盲,卻被電影中那極平淡的敘事筆調牽動你千萬根情緒,
在你其實並不明白你為什麼感動時,你只想跟著情節大聲的痛哭,
即使,你並不知道為什麼,這不是就像愛情甚至是情慾本身一樣?
在你不懂時,愛的感覺是先佔領了你,揪心的感覺,
就像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愛的文盲,不過,你不需要讀懂「愛情」,你就會懂什麼是愛欲。
有趣的是漢娜對文字與文學故事有著極強烈的渴望,在某個程度而言,
沒有受過教育的漢娜,不過像是一個軀殼,他被很多很簡單的生物本能所驅使,
她對書的渴求,表示她內在的枯竭,也表達著她對精神層面上的空虛,
她要的不只是肉體上的滿足,而更是精神上的餵養。
另一個很有趣的角色,當然是這樣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麥可,
竟對只持續了一個夏天的戀情畢生無法解脫,而且對象是個大他二十歲、甚至對她一無所知的漢娜,
他們之間的唯一交通,就是身體上的接觸和朗讀與聽之間的關係,
剛開始會以為麥可對漢娜可能只是一個年少氣盛的青少年對肉體上的好奇和衝動,
可是他對漢娜的感情,一直看到最後,才知道那是滲進靈魂深處的一股、近似毒素的物質,
就像少年時候他為漢娜寫的一首詩,
「The more I suffer ,the more I love,
Danger will only increase my love,
It will sharpen it,it will give it spice」……
「only one thing can make soul complete ,
and that thing is
Love」
「愈多的折磨,只會讓我更愛,危險只會增加我的愛,它會使愛更尖銳,會給它更多的辛辣」,
「唯有一件事能使靈魂完整,那就是愛」
這樣一段短暫的愛情,卻可以讓他無法愛他身邊所有的女性,包括了他的妻子和女兒,
這樣一段沒有踏實完整的愛,完全耗盡了他一生的精力去追求一個答案----
就是他真的不知道,漢娜是否真的愛過他?
有趣的是,漢娜在劇中的角色,是個幫納粹看守猶太集中營的警衛,
她甚至必須因為自己的職責而挑選送去受死的無辜者,在一次的職責中,
她甚至因為盡責而不去開啟已經關了三百多人的失火教堂,而燒死了這些無辜的生命,
麥可在法院旁聽時,發現譴責罪惡與試圖理解這兩件事是互相衝突的,
他深愛的女人再次出現在他眼前時,竟是一個不知道自己雙手染血的殺人魔,
電影在這裡批判出時代的道德框架,在漢娜被審判時,麥可不止的眼淚,
像在泣訴著這許多得無辜與罪罰之間無解的答案,
正義與公平?在宣告罪名時,蕩然無存。
愛情在這個時候,似乎已經被這樣所謂道德的規範,擠到幾無看不見得邊緣,
然而,就在他決定不去告訴法官漢娜根本是個文盲,關於犯案的這些文書手稿,
根本不是漢娜所為的時候,漢娜被關進了大牢,麥可對愛情也同時失去了自由,
將自己關在漢娜為他建築的牢籠中,漢娜在獄中的二十年,他也開始保守著這許多秘密,
他的心不再開啟,他將自己鎖在對漢娜極深的愛、怨、愧咎和自責中,再也無法掙脫。
他生命中唯一的十五歲夏天,已經被他關在自己這樣下著雨、雪的寒霜中,
漢娜不只是納粹的守衛,她也成了看守麥可的那個獄卒,
麥可住在這個對漢娜愛的集中營裡。
電影就在麥可決定為漢娜錄製一卷卷的小說錄音,寄送給漢娜時有了一些轉機,
像是他們之間的主被動、愛與被愛之間的關係,以一種幽微的方式,
讓他們彼此間的互通關係,又安靜卻激動的遊走在電影畫面之中,
就在這最後的幾十分鐘,我幾乎是跟著情緒化的哭泣不止。
這部片我最驚訝的是它可以將德國歷史上這樣血腥黑暗的歷史,
能用如此和煦通透的溫柔方式來詮釋,一個生硬的歷史、探討道德與正義的故事,
能藉由一個不尋常的愛情來詮釋出一個充滿文學風格、幻化成這樣讓人驚奇的螢幕感動經驗。
值得一提的就是Kate Winslet這樣一個有著優雅細緻特質的演員,
竟能將劇中漢娜那個德國女子,帶著強悍、自卑、單純卻堅毅,
有著村婦般性質的角色詮釋的如此生動,
特別是肢體動作和許多幕她茫然似的拒絕流露出纖細的感情和愛的畫面,
真的值得拍案叫好!
這個電影我注意到有許多關於「眼神」畫面的描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這許多許多雙的眼睛背後,是一個個躍然於螢幕間穿梭的個性與角色,
也同時跟觀眾的眼光有著隱微卻細膩的交錯互動。
「讀」與「被讀」,「看」與「被看」之間,
就在劇中的歷史情節、人物、愛情和觀眾的情緒之間有了一個顛覆的解讀。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完了一個禮拜,是少數幾部看完後我還想去買DVD再繼續「讀」的電影,
因為有太多細節值得一再仔細玩味,這篇文章說的很不完整,
而且我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想法,
我覺得,這部片應該是今年奧斯卡的真正贏家,
這是我的解讀。
有幾個朋友問了一些問題來討論問了一些問題來討論,我覺得很有趣,於是貼上來。
Michael探Hanna監的那場戲的互動,為什麼Michael表現得這麼冷漠?
明明在監獄外面他已經為她布置好了一個小天地了啊!
我想主要是Michael對漢娜的感情已經不是單純的愛而已,
他有太多複雜的情緒,他對她是有怨以及不諒解的
Michael無法釋懷Hanna是個劊子手的事實
你記得他說:你有沒有常想到以前的事?
Michael其實是希望Hanna已經懺悔領悟自己所有的血腥
他多麼希望這個他愛了一輩子的女子
在獄中已因她自己的罪得到清潔和逞罰
他是愛她的, 可是在情禮法和道德的掙扎下, 他在某程度上無法接受漢娜是這樣一個殺人魔的事實, 他也因為他自己不可救藥的愛這樣一個女子而深受折磨,
這部電影在人心理複雜層面的詮釋非常深刻細膩,
是非常令人絕倒之處。
問:
15歲的Michael對成熟女人眮體的嚮往可以理解,36歲的Hanna看上Michael的又是什麼?
青春的身體?少年的羞澀?或者少年迷戀她的眼光?
我的理解是這樣:
我必須要說Hanna在這部片中某個程度上有個特性, 就是:冷酷。
你看電影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她的靈魂和外在好像隔了一層硬殼?(只有她在教堂聽孩子唱歌而哭時是真情留露)
很多時候她幾乎像個動物般是沒有感情的, 所以她的很多反應其實是非常原始和屬於肉體的。
Hanna看上Michael嗎? 我的理解是Hanna只是太寂寞也太需要跟人有接觸, 剛好Michael表現出一些對她的好感, 她沒有任何親人丈夫或是孩子, Michael的出現就只是彌補她生命中這幾個角色的缺而已。
Hanna真的愛過Michael嗎?
不知道
這也是Michael一生被Hanna鎖在的她的情牢中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好像從沒真的擁有或是真的讀懂她過。
Hanna的無知(或者說沒受過精緻教育)
是她難以和她的自我感情接觸的原因之一吧, 一直到她出獄前, 我們好像才看到Hanna比較『真實』了一點, 當她再度看到Michael時,
那時看得懂字的她, 終於懂得什麼是愛, 也能分辨什麼是罪,
可是當她準備開啟她的心時, 卻被Michael冷漠的反應擊退,
所以她又武裝起來, 說:『人死了就死了!有什麼好說的!』,
不過那時她其實已經『懂了』
, 所以她決定自殺, 結束一切。
只有有感情的人才會自殺, 動物是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