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羹
說起來如果有什麼理由會讓我不顧一切回台灣,
有一個會遭天打雷劈,外加被眾人亂石打死的理由
-----台灣的小吃。
想起以前高中時代,和兩個姊姊一起住在龍江路,
光是那條小小的巷弄,就有挖掘不完的好吃小店,牛肉麵攤、米粉黑白切,
在台北醫學院附近,還找的到一家很正宗的外省大餅店。
其中有一家顧客最絡繹不絕的店,是一家專賣滷肉飯、综合魚丸和蝦捲出名的「金仙魚丸」,
下午到晚餐之間經過,絕對是座無虛席。
說起他的滷肉飯,是我爸爸的最愛,
那特殊的手工肉燥,一小小塊帶皮的肥肉丁,切的工工整整,魯在一個嬰兒澡盆般大小的鍋中,
氳湮的濃濃肉香氣,勳的整條街的人都飢腸轆轆,非得要坐下來吃一碗,否則沒法離開似的誘惑人。
他的肉燥雖說是帶皮肥肉,卻一點不膩口,反而有著清爽的感覺,
醬油的棕黑透亮色澤,染透一碗煮的鬆鬆白白的米飯,反而像水彩刷過畫布般,淋漓盡致。
配上魯的特別入味的鴨蛋,和剛炸好的外酥裡脆的噴香蝦捲,叫盤翠綠的燙青菜,
喝著他清甜的柴魚综合羹湯,一餐就這樣輕鬆滿足的完成了!
最記得的是禮拜六的中午,放學後,帶著周末輕鬆的心情回家,
走在路上,總會先買一盒酸的入味的烏梅冰加煉奶刨冰,再邊走邊吃、含著那粒烏梅子,
沿路逛著小飾品商店,看看麵包店的櫥窗,經過那家我絕不會進去的舶來品高級仕女店,
再晃到那家「金仙魚丸」店,忍的住時,就深吸口氣,快步通過,
受不了時就買份便當家魚丸湯回家當午餐。
輕鬆恣意的禮拜六下午, 無目的的閒晃,不為什麼的看著沿路看過無數次的風景,
卻仍還是有一種活在習慣街道裡的輕鬆喜悅感。
有朋友常說:
「你那麼喜歡在廚房裡變東變西,想吃什麼自己做就好,這樣應該不至於太想家才對啊!」
有些朋友們嚮往國外生活,以為住在國外,是人間天堂,
如果我們眼睛露出想唸台灣的一點渴望,嘴角透出一絲想家的念頭,總似乎就要受到天譴般不可原諒!
朋友會立刻說:「你住在全球十大最適合人的居住的城市!你有什麼可抱怨的?」
或是會說:「有多少人羨慕你的生活,你該知足啦!」
我們不是不懂珍惜現在的生活,只是那個對所過去所有一切失去的被剝奪感,並不是能對人解釋的清楚的。
想念台灣小吃,想念的其實不是那碗食物,不只是那碗食物的美味與精彩,
而是那飄著各種香味的街道,帶著微濕的溫熱空氣,沿路的熟悉小店,
炸雞排的滾油唧唧聲音,蔥油餅的排隊人潮,7-11自動門開時的:「叮咚~歡迎光臨」的罐頭聲音。
是那個認真煮著麵的阿伯,滿臉驕傲的滷味攤老闆,賣有機手捲的笑笑媽媽,
快速倒著紅豆餅麵糊的時髦男生,睫毛捲長的搖著泡沫紅茶的美眉,
戴著安全帽等便當的大學生,然後掛在把手上,騎著機車離開的樣子,
還有,手上拎滿菜的媽媽,扯著哭的吸哩嘩啦的小孩要回家的畫面……
是這些,完成了一碗台灣小吃的「道地」。
在英國,雖然我總是很努力的做了這些想念的台灣小吃,
但是這些無法複製的場景,不可能看見的台灣樣子,
讓我的自製小吃,永遠會少了這份「道地」,
那份「饞」不過只會換成另一份難解的「纏」而已啊……
-------------------------------------------------------------------------------------------------------------------
這個魷魚羹,是我試過好幾種做法後自己比較喜歡的作法,當然每個人口味不同,
有點像貢丸的作法,只是我把肉換成一半的魚漿,效果不錯。
魷魚羹
材料:
絞肉和魚漿各半,總共約450g (約一磅)
鹽 一大匙、
泡打粉 一包 約5g(0.5oz.) 、
1/5杯 料酒 (可自行增減)、
1大匙玉米粉或太白粉、
糖約1大匙、胡椒粉少許、大蒜粉少許、麻油少許
泡軟的魷魚切條
作法:
1.將肉先加鹽用攪拌器勾狀攪攪頭拌打至有點黏性,再將其餘材料依序加入,繼續拌打到成肉茸狀(很有黏性)。
2.鍋中燒湯至8分滾,此時手上捏出一條肉茸,塞進魷魚條,丟入湯中,以中火煮至丸子浮出水面,熟後即可撈起。(切不可煮過久,熟後即熄火或撈起,滾久味道盡失)
肉羹湯頭:
1.燒開一鍋豬骨高湯(約八碗),放進一整包(25g)柴魚片,兩大匙油蔥酥,兩大匙蒜頭酥,三大匙豬油,一大匙糖,少許醬油,海鹽,如果喜歡更鮮,也可放些烹大師或雞精。
2.胡蘿蔔,竹筍,木耳泡軟切絲,一起放入煮軟入味,最後勾芡即可。
3.可配上煮好的米粉加點辣椒油、胡椒、蒜泥白醋、香油、香菜即可。
炸雞捲:
材料跟肉羹相同,只是絞好的肉,最後再加入胡蘿蔔絲、筍絲、馬蹄粒,
裹入去硬邊的腐皮,包緊炸熟切片即可。
Counter Stats
play football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