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出國留學應該是沒望了!但幸運的是,處在這個年代,我們不用出國,不用有流利的英語能力,不需要花費大把的金錢,也能輕鬆的學到國外熱門的必修課程。
方法就是,花少少的錢,和幾個小時的時間。只要閱讀一本書,就能學到一門課的精華內容。像是我手邊《破框思維的技術》這本書,就是哥倫比亞商學院創新思考的必修課程。
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讀了作者的簡介後,最令我訝異的是,她幼時罹患眼疾,長大時全然失明。在這樣的條件下,她還能擁有華盛頓商學院學士、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而且還出版了很多本書,也上過TED的演講。
光是一般人,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很不容易,更何況她是一個眼睛失明的人!她的成就出乎我對盲人的框架思考,然而,由她來教授這門創意課程,也因此變得特別具有說服力!
原本以為,只要是關於思考、邏輯的書,應該都很難讀,因此遲遲把閱讀這本書的時程往後延。直到我翻開裡頭的大綱才發現,內容就只有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認識破框思維、創意十足的大腦。而第二部分則是分別論述,破框思維的六個步驟。還沒正式開始讀,就已經覺得這本書已經在各個方面,打破我的既有思維的框架了!
破框思維靠的不是腦力激盪、盲目試錯,而是這六個明確的構思步驟,分述如下:
1.選定問題
「破框思維的起點是選定問題,並正確理解與定義」
作者在這裡提到「梯級分析」這個方法。往上走可以擴大問題,往下走則是縮小問題。我們要持續往上走或是往下走,直到找到我們最有動機去做的層級,讓問題變得小而美。目的就是找到一個,我們的能力範圍能處理的問題。
2.拆解問題
「解決大問題,要從比較小的問題開始著手處理」
因此要將大問題拆解,精簡成5~7個核心子問題。拆解這個詞,之前在養成習慣的書中常常聽到,要將習慣拆解成最小的單位,如此一來,可以降低難度。在解決問題上的應用,也是相樣的。
3.比較各方渴望
「比較自己和厲害關係人真正想要的,進行全局評量。」
將問題和拆解後的子問題,套到三群人(自己、解決方案的目標對象、受到影響最大的外部第三方人士)身上。過程中,不是只有考慮到自己,更要深入他人的情緒,進行全局的評量。
4.搜尋解方組合
「跨越不同領域框架內外,碰撞出任何想得到或找得到的解決方案。」
讀到這裡,讓我聯想到《底層邏輯 2》裡頭說的,提升思維高度。人們總是習慣一維的線性思考。若是能提升思維高度,相對的,解決方案自然也會變多。書中還有一個特別的觀點,那就是在尋求解決方法時,要徹底拆解別人的成功要素。但過程中,要去蕪存菁,找出想要效法的部分,而不是全盤複製。
5.建立選項表
「排列各種方案組合,運用選項表來決定最適配解方。」
有許多創意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不同領域,或是看似不相關的東西,結合而來的。而在那之前,得要找出每一個子問題,所有可能的選項,接著就是將它們隨機排列組合,找出最好的策略性組合。
6.第三視角驗證
「藉由第三視角判定,你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與目標」
在我們找出最適解方,正式執行之前,還有一個步驟得要做。那就是第三視角驗證。因為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好的辦法,在別人眼中卻是不適當,還需要調整的。就像流行歌曲的產出,不能只是創作者本身覺得好聽,還得要大眾喜歡,加上預算符合製作的標準,才能發行並大賣!
整本書讀下來,我的結論是,破框思維的框內就是指我們自己,框外則表示他人。思考的時候,不能僅僅想到自己。唯有跳脫自己的想法,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才能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學習破框思維很重要,因為沒有改變,就不會有改變!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本文第一次刊登於讀墨 閱讀最前線
《破框思維的技術》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joymall.co/31P56
#塔妮雅閱讀 #2024年第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