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自主時間越多,越幸福嗎,那你就錯了!
研究顯示,每日的自主時間,介於二到五個小時之間的人,幸福感最高。令人意外的,時間匱乏,或是時間太多,都會讓人感覺不快樂!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要成為時間富翁,而是該如何豐富你所擁有的時間」。換句話說,我們不只要學會投資金錢,更要學會如何投資時間,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一、時間追蹤練習
關於時間管理,一般我們都著重在花了多少時間在什麼事情上面。然而,《更快樂的1小時》這本書非常特別的一點是,除了要記錄,花了多少時間做了哪些事以外,還要記錄做那件事時的感覺。可以說是除了追蹤時間的量以外,還要管理時間的質。
藉著時間追蹤練習,我們可以看清,讓自己感覺最快樂的活動,和最不快樂的活動。並藉此尋找出,這兩組活動各自的共同特徵。然後多花時間在快樂的事上,少花時間在不快樂的事上面。
二、浪費管理
研究顯示,一般愉悅度最低的活動,通常是通勤、工作和家事。大家都說,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麼,為什麼要選擇不快樂呢?如果,讓自己不快樂的時間佔了很大部分,而這些事情又是非做不可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策略:
1. 花錢買時間
把事情外包,譬如打掃工作。
2. 捆綁樂趣
A加B、紅配綠的概念,把該做的事情,跟喜歡的活動,捆綁在一起。如做家事時,聽有聲書或Podcast。
3. 把工作變得有趣
方法是「工作形塑」,以不同方式看待自己的工作及工作事項,找出目的並確認高層次的目標。譬如癌症中心的清潔人員,帶著使命感去工作,讓病人跟家屬更快樂。這麼一想,就連清潔工作,都變得神聖了起來。
4. 通勤時光的利用
可以用來閱讀、寫作、運動、思考、學習、聽書、與家人聯絡、收信、看影片。如此一來,通勤時光,成了寶貴的獨處時光。
簡而言之,就是把非做不可的事,變成想做的事,把它外包,或是根本不用做。
三、安排活動時間,將好時光的效應最大化,雜務的影響最小化
實際的做法就是,分散喜歡的活動,合併不喜歡的活動。
由於人們享樂適應的特性,所以對於喜歡的活動,若是能夠分散成多次的話,整體感覺幸福的時間,就會增加。若是將不喜歡的活動合併在一起的話,厭惡的開頭次數就會少一些。
這種說法,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想想好像是這樣,之後也來試試。
簡言之,這本書輕鬆易讀,而且讀完後,還會讓人很有啟發。如果你因此學會了,如何精明的投資自己的時間,那真是賺到了,大推!
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讀墨 閱讀最前線
《更快樂的1小時》購書連結:https://joymall.co/32L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