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如何調養?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

中風後遺症如何調養?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

撰文/陳庭鵬博士;整理/編輯部

 

腦血管疾病每年都名列台灣十大死因之一,不僅容易帶來後遺症,醫療成本也相當可觀。如果曾經中風,後續該如何調養?又該如何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呢?

 


 

「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由於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造成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使腦部組織受到壓迫,因而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灌流,導致腦部細胞機能受損或壞死,影響人體的活動、思考、語言、記憶等能力。依據形成的原因,中風可大致分為「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兩類,缺血性中風可再細分為「腦血栓」與「腦栓塞」兩種。

▸ 腦血栓

由於血液中膽固醇在動脈內壁形成脂肪沉積(即動脈粥狀硬化),使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產生狹窄、阻塞,因而導致中風。

▸ 腦栓塞

從心臟或頸動脈腔壁掉落的血栓、動脈粥狀硬化剝落的碎片塞住了腦部血管,因而導致中風。

▸ 腦出血

因長期高血壓導致腦血管壁變性而破裂,因而導致中風。

 

 

 

中風發生迅速 臨危不亂才可及時搶救

中風時,患者首先會發現某一邊的臉部或肢體感覺無力、麻木,眼前一片模糊,甚至無法言語、身體癱瘓,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由於中風的發生通常非常迅速,從幾秒鐘到數分鐘都有可能,若能未及時搶救,可能嚴重致死,但即使搶救回來, 後續可能必須負擔可觀的醫療支出,也或多或少會產生後遺症,留下不可逆的傷害。

 

一般而言,中風普遍好發於中年以上族群,但近年由於現代人普遍習慣精緻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發生的年齡有下修趨勢,年紀尚輕就突發性中風的狀況也時有所聞。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突然頸部僵硬、頭痛、視力突然衰退,或言語能力、理解能力出現障礙,就可能是中風即將發生的前兆,此時第一要務是盡可能保持鎮定,趕緊鬆開束縛頸部或胸部的衣物,採取側臥姿勢、保持呼吸道暢通,接著趕緊打電話求救,儘速就醫檢查。

 

目前,尚未有藥物能夠完全根治中風,不過針對出血性中風,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腦部狀況,若經由醫師判斷能夠開刀,可利用手術清除血塊予以治療;針對缺血性中風,一般可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但這個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

 

血栓溶解劑僅限於臨床懷疑屬於急性缺血性中風、中風時間明確在三小時以內,同時腦部電腦斷層病沒有顱內出血的患者,若身體有外傷、剛動完手術、血壓過高、血糖過高或過低,以及中風時間不確定、曾經併發癲癇、溶血性問題,或是中風的程度太過嚴重者,都不適合施打。

 

 

 

幹細胞生長因子 可幫助腦細胞重獲新生

除了以上的方式,中風也可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來治療,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質的訊號傳遞,幫助受損組織、沈睡中的幹細胞甦醒,促進周邊的細胞分化、再生,促進腦神經細胞再生、抑制死亡細胞的死亡,幫助組織修復,同時幫助老化、受損的血管新生,讓血管恢復健康的狀態。

 

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治療中風,最大的好處就是患者無須動刀,只要是腦神經細胞曾經受損都可接受治療。若能安排每12個月注射一次幹細胞生長因子,治療後約六個月,就能發現有很好的改善,再持續治療一到兩年,便有機會恢復到可自理生活的狀態,不僅相對安全,還能幫助腦神經細胞再生、修復,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不過,目前這項療法在台灣尚無健保給付,且僅在特定醫療院所才可執行,若有相關需求,讀者可自行查詢相關資訊。

 

 

 

中風調養五大關鍵 缺一不可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哪一種中風都有復發的可能,若沒有確實保養身體,不僅復發機率比一般人高,也可能會比第一次中風更嚴重,所以千萬別輕忽任何不適的症狀。若曾經發生過中風,患者必須隨時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在飲食、運動等生活方面,也要有所調整。

▸ 均衡飲食生活

力求營養均衡,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策略,並少吃動物油脂及內臟。

▸ 養成運動習慣

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辦公族避免長時間久坐,每工作一小時,應起身活動十分鐘。

▸ 正向情緒管理

適度減壓,改變對事情的負面思考模式,讓心情得以放鬆。若真的有需要,亦可尋求心理諮商服務,對於改善情緒很有幫助。

▸ 定期健康檢查

本身若患有心血管疾病,平時就要多留意血脂、血壓等數據,每年安排接受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確實遵循醫囑

不吸菸、少喝酒,在氣溫驟降時注意保暖,也要按時服藥,定期回診,遵循醫囑做好健康管理,才能避免中風的復發。

 

幹細胞療法的醫學應用相當多元,舉凡漸凍人、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病乃至中風,在治療上都具備極大潛力。儘管未來研究之路依然漫長,讓我們期許相關研究持續進行,讓幹細胞生長因子幫助更多患者修復受損組織,也為他們的人生綻放希望的曙光!

 

 

 

中風後遺症如何調養?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

陳庭鵬 博士

現任喜資生技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上一則:造血幹細胞移植 再生性不良性貧血患者喜獲新生 下一則:年末寵愛自己養肌計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