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慈善? 絲帶結文化 Ribbon Culture

時尚? 慈善? 絲帶結文化 Ribbon Culture
Ribbon Culture:Charity, Compass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by Sarah E.H Moore

Both Concious and Unconcious!

"Ribbon Culture"是一本趨向以社會學角度,解讀現代人對參與慈善公益行為心理的圖文書,也挑戰企業投身其間的心態得失。

我們熱衷在自己身上標示任何可能彰顯自我價值的標誌,渴望藉此證明自己尚未在現實殘酷的世界中喪失良知,仍存著同情憐憫之心,卻往往在"有意識"的跟風行為中,扮演著"無意識"的附和角色....。

剛開始看到雜誌在介紹此書時,吸引我注意的,一樣是色彩繽紛、看似摩登時尚的絲帶結, 彷彿只要跟它連結上,就足夠表示我是個悲天憫人、跟得上時代潮流的、有感情的時人。

捫心自問,別了一個絲帶結後,我的行為改變了多少?
 
究竟是真心認同並了解它所代表的意含及行動,或者只是為了藉此宣示自我,為迷失已久的良知、冷漠...找到平衡? 或許我們都該認真想想,舉著鮮明旗幟的同時,我們真正為它所代表的意義,做了什麼?

如果以社會學的角度思考,其實這些看似淺薄的行為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甚至同情的。 我不認為那是應該被嚴苛檢討的事。

現代人的速食生活,來自現實的擠壓,逐漸將人們變得冷漠。
 

每天一大早起床,打理好家人,趕忙去上班;在爾虞我詐的職場、看不見未來的制式工作中,不自知地為求生存而偽裝、壓抑;心思人格在生存法則的冷酷及良善的天性制約間掙扎拉扯;回到家裡早已精疲力竭,還得面對來自不同家庭和個人的人際關係。

對於許多有待解決的難局困境,無能為力;乏善可陳的生活,讓自己不敢作夢,因為怕失望;兒時的志氣與正義早就不復記憶;更別談什麼真實的自信、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了。

只是心裡隱約還活著一頭不肯妥協的熊,渴望在黑白生活中,找到一點點自我價值(一點點都好),證實自己並未完全失去那份與天俱來的良善與純真,或暫時不必面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的實情。

於是,我們不斷試圖用任何形式的"icon"來標示自我,包括口味愈見辛辣的自殘時尚,包括漸趨廉價的愛心,包括無意識的慈善跟風,包括在虛擬與現實間的人格分裂....。

我們可以找出100個合理的藉口,解釋為什麼不願掏出無傷大雅的小錢,幫助路旁乞討的老婆婆(因為她可能是假裝的啊!╱那麼,捐錯又如何?幾十塊能讓你怎樣受傷?);或者不願援助一個倒臥路邊因車禍而受傷的人(唉呦,萬一惹上麻煩怎麼辦?╱萬一他因此死了呢?);不願在聽聞別人呼救時伸出援手,不願在他人遭逢災難時略盡心力...;卻十分願意在看到企業或品牌推廣慈善公益認同時,滿懷欣喜與驕傲、慷慨地別上那只蝴蝶絲帶....?

我們真正參與了嗎?或是風尚過了便隨之遺忘?

從事十多年行銷公關工作,足以使我了解企業在運作慈善型公關Event 時,是如何計量著當中的商業效益;這些無可厚非... 即便其中包藏著商業利益,但至少他們願意企圖在他們所扮演的商業角色下,引發社會的覺知關注(無論那是跟人權、病痛、兒童、動物、同性戀權..或其他任何議題相關),即便更重要的考量仍是:這對公司品牌的提升效益有多高。

老實說,企業的確利用了這樣的議題,去達到商業目的。但真正有力量去決定它是否達到實質良善意義的,還是參與其中的我們。
此書作者在受訪時提到,根據她的調查訪問報告顯示,100個別著絲帶結的民眾,實際在生活中參與行動的比例是0!驚訝嗎?

這個數據,讓這些看似標章著強烈覺醒意識的標誌行動,頓時彷彿淪為僅止於彰顯自我價值的工具、甚至是時尚行為,在Concious與Uncouncious間,弔詭而諷刺。

 
時尚? 慈善? 絲帶結文化 Ribbon Culture慈善Ribbon是否被濫用或淪為商業工具,而失去意義?誰也沒有絕對的答案,一體兩面的事很多,差別在於我們如何行動與看待;在於它所代表的所謂"意識的覺知",是由於"真心認同",所以參與;或者為了不落伍,所以盲從。

我不知道要求"認同即須實質行動參與"是不是過度苛刻,也或者我們可以將實質行動更廣義地定義。至少我自己能做的實際行為是:當標上這個記號,我是真正理解它的意義、真誠認同這個理念。

假設我別上了代表Gay Pride的絲帶,是因為真心認同他們的存在,尊重他們的權利,欣賞他們的特質,而非由於時尚潮流,也不會因為拿下了它,就失去了信念、行為與態度。

商業社會,許多是非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且往往交互影響著。Ribbon Culture(絲帶結文化)只是人文漫長演化中,商業速食文化的微小副作用之一,讓我們拉遠一點看,它透露出的時代訊息,似乎更值得我們反思!

科技帶來了無窮盡的資訊瀚海,讓我們目不暇給,渴求通曉更多、甚至資訊恐慌;忽略了緩慢演進的細緻與美好,忘了怎麼去感受雙手親製的溫度、欣賞瑕疵的珍貴......。恐慌地想抓住"與良善的關聯",卻忽視了它的單純、易及。

在我眼裡,這不是一本批判與指責的書,更非逼視人性軟弱或商業謀略的探討,而是提醒,提醒我們,不必刻意追尋,真實,就是捷徑。



-想知道有多少種彩色絲帶結,爭先恐後地喧嚷著象徵意義嗎?
    請參考這裡: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92076248

-想聽作者受訪介紹本書,請參考這裡: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92076248

-關於作者,請參考這裡:http://www.blackwell-compass.com/subject/sociology/article_biog?article_id=soco_articles_bpl060


► 走到花園來玩耍!?  更多文章-- 格格布露花園~Yoga Ducky Living in Montreal


上一則:小王子卡通動畫2009 上映。The Little Prince & His Rose. 下一則:Old Montreal 舊城老街,餐廳兜兜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