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不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該怎麼處理?

買到不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該怎麼處理?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都有用過不適合自己的保養產品?相信那種讓肌膚泛紅、發癢或起疹子等不良的反應,真的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我相信大多數的消費者遇到這種情形,大都是將產品轉送他人使用(當然也有人是會賣掉啦!),雖然不適合自己,但或許別人用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記得下次不要再買同款商品就好了,老實說會真正向廠商或是購買地點反應的消費者,真的是佔極少數,不過我認為消費者應該要有基本的處理觀念,萬一真的有想要退貨的想法,可以參考一下我提供的做法。

 

其實我很不喜歡銷售人員,在販售產品時說的天花亂墬,把產品說的很神奇,但是在遇到消費者使用後,肌膚發生問題時,就找了一堆理由,去說服消費者是個人原因,反正怎樣都不是廠商及產品的問題,這點我並不覺得很公平。

 

保養品來就會因為使用對象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肌膚反應,這個風險我認為廠商也應該要承擔,而不是都推給消費者,而且每個品牌如何處理這問題的態度,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觀察出這品牌對於消費者是如何看待,也可能是後續會不會再購買這品牌的關鍵點。

 

不過消費者也要有正確的使用觀念,有些時候消費者錯誤的使用方式造成的肌膚問題,也要自行負起責任,像是在雷射術後,還去塗抹果酸產品,然後說是產品問題,我看這就是消費者自己有問題了,但如果是強調術後可使用的產品,用了卻發生肌膚問題,我就認為廠商應該要負責,而且不能用術後塗抹產品,每個人的反應都可能不同來當作理由,不然就不要強調產品可以術後使用,畢竟當初也是衝著這些賣點才購買的,我真的不能接受什麼話都是廠商和販售人員再說,消費者又不是呆瓜,我希望廠商不要只是利用行銷話術來吸引人購買,但又不想負責任。 (延伸閱讀:誰說術後保養品就一定安全?)

 

不過在這還是要再次提醒,這篇文章是提供消費者,在遇到產品不適合自己時,可以參考的處理方式,請不要刻意去找品牌的麻煩,或是想要佔廠商的便宜,以下是用不同的銷售通路來做區分,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請大家分享喔!

 

專櫃或門市店:

可先回到當初販售櫃位上反應(記得攜帶發票),並看銷售人員提供的處理方式(也可以先致電到櫃點,先詢問處理方式),如果有告知需要醫生證明,記得就去看個皮膚科醫師,我認為這個要求算是很合理的,總是要個證明,但是否要廠商負擔醫療費用,還是要雙方取得共同的認知。如果品牌建議用換貨的方式,我個人是不太會接受,因為換貨的產品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而且在購買的價格上也會有差異,說不定回去換貨,結果又花了更多錢,而且我認為等肌膚狀況穩定後,再評估是否還需要購買同品牌的產品,是比較恰當的。但如果你認為換貨是比較不傷感情的做法(畢竟有些消費者都是老客戶了)或覺得這是比較方便的處理方式,當然也是沒問題的,但如果你很想辦理退貨,但品牌卻又不願意辦理,我覺得請當層的樓面管理人員(樓管)來協助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如果為獨立門市店,可以請主管來協調)。

 

開架通路:

建議回到當初購買的販售地點,反應肌膚問題,看銷售通路回覆的應對流程及處理方式(記得攜帶發票),如果通路可以協助處理,可減少消費者自己直接面對廠商的機會(有些消費者不一定願意直接面對品牌端),並可讓銷售通路知道這款產品有產生過敏的現象產生,萬一問題出現的機率偏高,銷售通路也會再進行品牌上架的評估。但也可能銷售通路會建議消費者自行去找品牌端,在聯繫品牌端,我會建議除了利用品牌官網的e-mail或客服留言功能外,儘可能用電話再次聯繫,已確認品牌端有收到問題的反應,也有消費者是利用品牌的官方粉絲團來做反應(像是利用訊息功能),這也是一種方式。

 

網路通路:

於網路販售平台購買產品,可利用mail發送、留言或線上客服的方式告知處理,而且大型的電子商務平台都有規定廠商需要多少時間內回覆處理,我會建議消費者可多加利用,就算是只是詢問問題也是很方便的功能,但如果還是不放心,也可以用電話聯繫,但不一定每個電子商務平台都有提供客服電話,後續的處理方式就看店家或品牌端的應對。但如果是在個人拍賣的平台,有時候不一定那麼順利,建議在選購前還是先看清楚賣方的一些買賣規則,有時候我真的認為賣家反而比廠商還難處理,所以我不太愛在拍賣購買保養產品,畢竟糾紛可能也會比較多。

 

希望這篇文章能提供給各位一些處理方式的參考,也請大家在處理時,能夠

是良性的溝通,我相信大多數的品牌及販售通路也都會很注重消費者的反應,盡力去解決,達到雙贏的局面。


Steven粉絲團

Stevenの美肌誌粉絲團

上一則:淺談屈臣氏體驗行銷(2014/08/07~2014/09/03會員來店禮) 下一則:關於保養的那些小事61~65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