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大家可曾想過在二十幾年前健保尚未開辦時,癌症患者是如何負擔龐大治療費用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柯博升理事長憶起當時,高昂的療程費用逼得許多患者需要賣車、賣房才得以接受治療,甚至經濟較為弱勢的人會直接放棄治療。根據癌登中心的統計,健保開辦前癌症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為49%,至今已顯著提升至58%,主要是因為在這二十年間,多種癌症的生物藥品(標靶治療)問世,且獲得健保給付有關,讓病人得以獲得更多新治療藥物的治療機會。
▲健保有限預算之下,必須更有效開源節流,才能讓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且提供適當的給付條件。
如何於健保預算有限下長久經營,必須讓更多治療藥物如生物相似性藥納入,發揮自由競爭市場效應讓整體藥價降低,將醫療資源分給更多有需要的民眾。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為了提升大眾對「生物相似性藥」的認知,特別邀請柯博升理事長分享生物相似性藥在癌症治療領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讓癌症治療更普及更多元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資料顯示,光是癌症藥費支出就佔了總藥費近四分之一,高達427億點。柯博升理事長指出在癌症疾病中,治療成效與藥物品質不僅息息相關,對醫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健保可提供最合適且最有效的藥物療程。但而在健保有限預算之下,必須更有效開源節流,才能讓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且提供適當的給付條件。
除了健保調整民眾部分負擔機制達到開源外,柯博升理事長表示,以最低的價格換取最好的藥物,不僅助於健保財政節流,更能確保病患有能力持續接受治療,不因龐大藥費而中斷治療。隨著原開發藥品專利到期,小分子藥物以學名藥(generic)替代來降低藥費,而大分子的生物藥品,則能使用生物相似性藥(Biosimilar),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相同的治療成效。
衛福部食藥署於2010年即核發第一張生物相似性藥品許可證,主成分為somatropin,是由國際大藥廠諾華公司旗下Sandoz所製造生產,在國內已陸續取得涵蓋生長激素、血球生長素、癌症、風濕免疫等治療領域生物相似性藥物許可證,幫助更多病人。事實上,台灣正積極追上歐美國家的腳步,迄今已有超過9個成分,逾20個不同藥廠製造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獲得核准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品質穩定性高 療效、安全性與原廠相同
柯博升理事長進一步提及,目前歐美各國對「生物相似性藥」在上市前需通過嚴謹的臨床測試,驗證其療效與安全性,與對照生物藥無臨床意義上差異。我國衛生主管機關亦依循FDA及EMA核准上市標準審查。因此,以血液腫瘤專科的角度來看,生物相似性藥具有價格較經濟,且安全性及療效都等同於原開發廠藥品的特性,得以減輕健保財政負擔、加速新治療藥物引入、有助於患者持續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