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有十多年糖尿病史的60歲婦人,長期處在糖化血色素(HbA1c)9-10%的高血糖狀態,即使醫師強烈建議改採胰島素控制,她卻以使用胰島素會失明為理由遲遲不肯接受,直到出現腎功能不佳及視網膜出血等糖尿病相關併發症,被眼科醫師告知「控制血糖才是延緩視網膜病變的根本」後,婦人才恍然大悟趕緊開始施打胰島素,經過三個月治療後,糖化血色素不僅降到6.8%,連眼睛症狀都獲得改善,良好的血糖治療成效讓她信心大增,對於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控管也更加有動力!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知名糖尿病診所院長郭軒彣醫師表示,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賀爾蒙,人體需要依靠胰島素幫助食物中的糖分順利進入身體細胞作為能量來源,以達到調節血糖的效果。而糖尿病患正是因為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或是產生胰島素阻抗,才會需要使用外來胰島素來協助降低血糖、減輕胰臟負擔,但坊間卻流傳相當多關於胰島素的錯誤迷思,使患者對治療感到恐懼與排斥,在血糖控制上也更加困難。

胰島素常見四大錯誤迷思,醫師來破解

一、 施打胰島素會失明、洗腎

糖尿病過去的治療策略是當病程進入難以控制的高血糖階段或是出現病變時才以胰島素介入治療,此時糖友們其實已出現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的併發症,卻讓民眾誤以為是胰島素造成。為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現在糖尿病治療新觀念也建議優先使用胰島素,特別是初期有高血糖狀況或糖化血色素大於9%、10%時就應該施打胰島素 ,郭軒彣醫師也指出,早期介入胰島素治療反倒能保護胰島細胞不易衰竭,能夠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二、 畏懼針頭

現今已發展出多種極細極短的針頭,只要正確使用不僅能確保藥品精準施打至皮下組織,也能減緩疼痛感。郭軒彣醫師更以親身經驗分享:「我自己也試打過,施打幾乎無痛感,鼓勵糖友們可以勇敢嘗試。」

三、 影響生活,造成生活不便

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過去需要一天施打多次胰島素,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也發展出結合腸泌素的複方胰島素;一天只須打一次便能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最大的好處是能同時穩定飯前與飯後血糖,良好的控糖成效與便利的操作方式也讓患者得以在治療與生活中取得平衡。此外,郭軒彣醫師也就臨床經驗分享,降低受針頻率對病患來說會是很大的使用胰島素動機。

四、 低血糖風險

許多患者擔心使用胰島素會造成低血糖,其實,自長效胰島素問世後,藥物可在24-28小時在體內緩慢釋放,讓血糖長期維持平穩狀態,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也已大幅降低,只要患者能與醫療團隊配合,幾乎不用擔心低血糖問題。

胰島素百年,穩定控糖缺「胰」不可

郭軒彣醫師強調,「血糖控制不佳」才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主因,面對糖尿病這樣複雜的致病生理機轉,飲食、藥物與運動缺一不可,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定期監測血糖掌握自己的病況,必要時及早使用胰島素反而有助保護胰臟功能,才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今年(2021)正好是胰島素問世一百周年,胰島素從動物萃取到使用基因工程變得更接近人體的狀態,並有多項大型研究證實其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使用上也更加貼近患者的需求,呼籲患者若對胰島素有疑慮都可以和主治醫師討論,千萬不要在尚未嘗試前就排斥治療。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MAT-TW-2100812-1.0-06/2021

資料來源: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healthnews.com.tw

上一則:中藥補腎防骨鬆 一「舉」兩得 下一則:疫情警戒升級 高血壓自我照護也要升級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