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 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歡迎進入 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想要來一場,穿越時空的 #人生重塑 之旅嗎?

建議你讀這本書~《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陪著童年的自己,好好的再成長一次!

話說,都已經活到這把年紀了,還有機會二次成長嗎?作者肯定的回答:可以!因為我們的心理跟精神世界是有可塑性的。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重塑我們的人格呢?

因為在第一次成長的時候,我們是被動的、無法決定的、沒有選擇權的。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可以試著,給自己時間與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重新建立習慣性反應。

「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它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我們真正要改變的,同時也是真正能實現改變的,是我們如何處理讓我們受到傷害的記憶。」

「我們之所以追根溯源到一切開始的地方,不是為了找出罪魁禍首或承擔責任的人,而是要找到自己形成現狀的原因。每個人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能夠相對客觀的理解自己,才是你讀這本書的初衷。」

原來我們小時候,在不同年齡時,都有不同的成長任務需要完成。我們早年的經驗,對一生的影響很大。了解過去以後,我們才能夠把握當下,進而開創未來。

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回到0~18歲的五個成長階段。作者會帶領讀者,回溯各個發展時期的內心缺失,然後透過書中提供的「方法工具箱」,進行縫補的動作。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理想的父母,與自己的內在小孩聊心。好好的對待自己,呵護自己、支持自己、包容自己。重塑我們的人格,好好的再成長一次!

二、書中我最有感的三點:

(一)克服自我懷疑的方法

「自我懷疑其實是『被人懷疑』後的產物,也就是我們將他人的評價內化了。」

而克服自我懷疑的方法,就是重新認識它的本質,能夠意識到這種自我否定,其實是內化了別人的聲音,並誤以為是自己的一部分。簡言之,就是要懷疑你的懷疑。實際做法就是:

1.表達懷疑:

將懷疑的內容可視化或者可聽化。

就是將懷疑的內容寫下來,或者是說出來。

2.中斷儀式:

告訴自己,懷疑可以存在,但我也有權利享受相信自己的時刻。

譬如:把紀錄懷疑的本子收起來,放在一個地方,並且告訴自己「那就是全部的懷疑了,是時候停止了!」

3.表達對懷疑的懷疑

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要點就是停止關於懷疑的任何內容,去質疑你之前的懷疑,是否真的那麼真實可信。

換句話說,就是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二)不要剝奪孩子學會自行承擔責任的機會

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教養孩子的兩個例子,我覺得很有啟發。

同樣是帶孩子到賣場,孩子們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因為爸媽不給買,而在地上耍賴大哭。

東方家長處理的方式是,因為拗不過孩子哭鬧,又擔心自己丟臉。最後妥協了,順了孩子的意 ,讓孩子買了想要東西,於是孩子感到非常開心。

但相同的狀況發生在國外的時候,家長的處理方式則是,先把孩子帶到一個,可以任意哭鬧的環境,並且接納允許孩子的不良情緒。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孩子發洩完情緒,等孩子冷靜後,再跟孩子討論後續的處理方法。

兩者的差別在於,第一種處理方式,孩子並沒有從中承擔任何代價,反而還得到獎勵。而第二個孩子,需要靠著自己的能力,全程去面對並消化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為何被拒絕後,想想未來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時,該如何面對。

後者才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過程。結論就是,家長的妥協,剝奪了孩子學會自行承擔責任的機會。也就是說,家長是否堅持原則,對孩子學習「責任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勝任感-要向自己邀功啊!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我讀了好有感,根本就是在說我!

「在一個公司裡,你做了所有的工作,但是別人搶在你前面和老闆邀功,老闆就以為你什麼都沒做,把你做的事情帶來的成績、獎勵和榮譽都給了那個邀功的人。這聽起來好像自己傻傻的對吧?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麼對待自己的,明明曾經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從不向自己邀功,導致我們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很厲害、很優秀的。」

想想也對啊!我總是習慣將目光,集中在那些,尚未完成的待辦清單上。因此,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忘了回首來時路,一路上,自己已經完成好多事情,卻鮮少好好的獎勵、欣賞或者犒賞自己一番。想想,自己還真是個壞老闆呢!

三、結語

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每一種情緒和感受背後,隱含了這麼多深層的意義。小時候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居然在不知不覺中,形塑了我們的人生觀。童年成長過程,與我們現在的性格,竟有如此大的相關性。

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過往的經驗和人生。像是用第三者客觀的角度,以更高的視野去鳥瞰自己。當角度變換之後,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變得更清晰了。

閱讀這本書,有如讓自己進入 二次成長療心室。除了可以療癒自己,我們也可以學習,在孩子成長的階段,盡量給予正確的對待,讓他們能夠健康,不帶傷的成長。

打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開啟0~18歲的自我探索之旅吧!

#2023年 #第47本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購書連結:https://adcenter.conn.tw/31YC_

 

 

上一則:總是鼓勵、稱讚別人,別忘了也要《抱住棒棒的自己》 下一則:用身體,治療心理──《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