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要成為好的自己,若是無法改變人生的演算法,書讀再多也是白搭。前陣子塔妮雅讀了《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頭的內容關於理論的部分比重佔得較高,實踐的部分較少。然而《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這本書,恰恰好可以補足這個部分,因此引起我的興趣。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書封上寫著,這本書可以讓我們了解,怡慧老師是如何將原子習慣應用在學習、教學和生活中。那麼到底怡慧老師是如何將原子習慣落實在生活中的呢?
整本書圍繞著原子習慣的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和獎賞)而寫。以 #養成運動習慣 為例,一開始,怡慧老師下載計步器App,將每日的步數作為運動的 #提示。接下來,老師以邊運動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做為 #誘惑捆綁。再來就是 #讓行動變得簡單。目標雖然是步行到學校,但剛開始的時候,依然搭公車上班,但先提早幾站下車。之後再循序漸進的,慢慢減少搭車的站數。最後達到直接走路上班的目標。後來老師更進階到每日一萬步,甚至還加上夜跑。養成運動的技巧還有一項,那就是跟有相同運動目標的人,相約一起走路上班。老師每天記錄運動量,看著計步器上的數字不斷攀升,腿部也出現漂亮的線條,期間還用迴紋針作為 #獎勵機制,每累積一個迴紋針,就投入$50硬幣。一段時間以後,就能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犒賞自己。
有了規律的運動習慣後,老師的生活作息逐漸正常,也能睡個好覺。有了睡眠充足後,工作效率便會提升,情緒也變得比較穩定,有助於人際互動。因此在養成有運動這個習慣之後,居然讓整個人生都改觀,進而影響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這本書很特別的,就是在開頭的部分附有一張 #子彈原子筆記術練習表。裡頭可以記錄時間、工作內容和執行率(對話區)。讓人每天都能夠檢核自己計劃與執行的達成率。看到這張表,思索著,生活中有哪些必要做的事,能夠跟想要做的事做結合呢?
當我在靜坐冥想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想到了一個利用時間,增加與孩子親子共讀的方法。那就是善用等待巴車的零碎時間,可能是5分鐘或是10分鐘,讀一本繪本給孩子聽。這樣就可以把 #需要做的事(等巴士)跟 #想要做的事(閱讀)給連結在一起了!也就是 #習慣堆疊。
實際作法是,在接孩子之前,若有時間,塔妮雅通常都會去圖書館借還書。我可以趁這個時候,「順便」幫孩子們各挑選一本適合他們的讀物。回程若有時間,就可以在等車時拿出來讀,這樣,既不用帶書出門,又可以借書回家。符合了簡單、順便的原則。如此一來就不會覺得等車時會浪費時間,更不用急著趕車。因為,搭下一班車,反而能夠讀到更多的本呢!這樣算下來,一週若能成功執行一次,一年累積下來就會有50本的閱讀量,這計畫聽起來挺不錯的啊!
讀完這本書,看到怡慧老師可以把原子習慣時間的這麼徹底,真的是非常佩服。甚至連讓學生興趣缺缺的的古文,都能被老師以 #誘惑綑綁 的方式,將古人跟學生喜歡談論的星座、情感、心理測驗、動漫連接起來,讓國文課成了有趣的八卦跟愛情故事課,既生動有吸引人。
《原子習慣》內容豐富、紮實,但對於沒接觸過的人而言,讀起來可能會有點吃力。然而 #怡慧老師 的《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非常的平易近人,輕鬆好讀。而且老師的文筆流暢,用字優雅,讀起來有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受。對於沒有讀過《原子習慣》的人,《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
#2023年 #第14本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將原子習慣 運用在 陪孩子寫作業上 的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