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不再異夢!幹細胞助您找回性慾、重振雄風

同床不再異夢!幹細胞助您找回性慾、重振雄風

撰文/陳人輔博士;整理/編輯部

 

在性反應週期的各個階段,若發生任何讓性行為無法順利、使人產生不愉快的感受,以至於無法獲得性滿足的問題,廣義上均可稱為「性功能問題」或「性功能障礙」。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有40%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相關困擾,其實只要適度借助醫療的力量,仍有機會改善障礙,讓自己找回性慾、重振雄風!

 


 

性功能障礙的發生不分男女,年齡增長被視為主要原因。根據統計,將近20%的四十歲以上男性會出現性功能障礙,逾七十歲的男性近半數有勃起障礙;女性的性功能障礙表現在性慾低落、性喚起困難、潤濕體液缺乏,不僅導致情緒沮喪,還伴隨性疼痛的經驗,約有50%以上的育齡婦女曾受此困擾。

 

 

性功能障礙可歸納為兩種:病理性和心因性

過去,男性的性功能障礙多半被分類為生理性因素(如「性無能」),女性則被歸因為心理性因素(如「性冷感」),而現今社會普遍移除性別標籤,將性功能障礙分為「病理性」與「心因性」兩大因素,可能單一存在,也可能兩種因素交互影響。

1〉病理性障礙

▼ 骨盆底功能障礙

指性器官部位老化或損害導致的性功能發生異常。諸如長期久坐少動、意外或手術造成損傷、男性攝護腺肥大或前列腺炎、女性陰道感染或產後盆底肌肉受損等帶來的身體不適,使性交過程勃起不全、性交疼痛、乾澀,甚至導致性慾下降等均屬之,是各種性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

▼ 性慾低落、性喚起、性高潮障礙

因性荷爾蒙低落而缺乏慾望,是生理的直接原因,服用某些精神疾病藥物也會抑制性荷爾蒙分泌。

▼ 勃起障礙

血管與神經退化是男性勃起功能不良的主因,一般與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或老化有關。部分控制高血壓藥物也會造成血管灌流下降,使陰莖無法充血,導致勃起障礙。

 

2〉心因性障礙

▼ 早發性射精

一般認為是心理緊張所致,新研究發現可能也與中樞神經傳導異常有關。

▼ 性疼痛障礙

以女性佔多數,與骨盆底肌肉的無意識收縮和陰道痙攣有關。導致痙攣的原因通常是女性對性行為感到抗拒,例如曾有被性侵的經驗,或陰道炎等病史。

 

 

藥物、行為治療、肌力訓練

可改善性功能障礙

針對男性的勃起障礙,臨床上常給予威而鋼、樂威壯或犀利士等藥物,藉以促進海綿體血管擴張、充血以達到勃起效果。若口服用藥無效,透過局部陰莖注射前列腺素E1亦可達成相同效果,但要留意應輪替注射部位,以免海綿體纖維化;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可增加海綿體血管新生,幫助維持較長期的正常勃起功能。若男性屬於早發性射精,在治療上以「行為」和「藥物」治療並進,行為治療著重降低緊張感、增加自信與伴侶間的互動,輔以SSRI類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來調控血清素的神經傳導,幫助控制射精。

 

女性的功能障礙因器官性問題較不顯著,治療上多仰賴行為治療、諮商來解決心理問題,也常給予性荷爾蒙或潤滑液作為補充,幫助改善陰道乾澀。另外,加強骨盆底肌力訓練也可幫助生產後肌肉恢復,不僅改善尿失禁,也可降低疼痛感。

 

 

注射幹細胞生長因子 幫助恢復功能

除了上述方法,我們也能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來治療性功能障礙。幹細胞生長因子能促進細胞再生,在心血管系統、腦中風、眼科病變方面都被證實可促進血管新生,達到組織修復的功效,在臨床上也被作為生物製劑應用。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勃起障礙患者的陰莖施打生長因子,不僅可活化血管功能、增加充血,也一併改善了因前列腺手術後造成神經受損的勃起困難,這和傳統藥物單一的治療途徑完全不同。男性患者在接受生長因子注射六個月內,都明顯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勃起改善,甚至恢復正常性交,注射一年後恢復的勃起功能也沒有退步跡象。

 

至於女性,則可透過靜脈注射幹細胞及其生長因子來刺激荷爾蒙分泌,改善性慾低下或陰道乾澀等問題。治療方式是直接在陰道注射幹細胞生長因子,每次間隔至少一個月,藉以誘導私密處的血管新生和神經再生,達到增強血流及敏感性,促進性高潮,改善效果可持續12年。

 

 

性功能障礙別輕忽 就醫診治方為上策

性功能障礙不僅會導致生理機能衰退,在情緒方面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所以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應盡量避免菸酒,維持健康的體態與生活習慣,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也要按時用藥、定期追蹤病況,讓性治療的效果最佳化。此外,訓練骨盆底肌群能預防盆底器官老化,降低男性攝護腺問題或女性生產後肌肉與神經受損所致的性慾減退,不妨加入日常運動的菜單中。最後,性生活美滿與否取決於良好的伴侶互動,別忘了和伴侶適當溝通、鼓勵彼此,相信也能讓性行為更加愉快!

 

 

 

同床不再異夢!幹細胞助您找回性慾、重振雄風

陳人輔 博士

現任喜資生技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上一則:「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提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率 下一則:讓媽咪從返年輕!母親節最強送禮攻略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