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感測技術加持!AI助聽器模擬大腦處理聲音 讓聽損者重拾自然聽覺體驗

健康醫療網/林韋彤、林宗憲報導

金鐘金馬雙金影帝陳博正(西哥)憑藉著長達15年的助聽器配戴經驗,成為公認的「助聽器達人」。他分享,隨著年齡增長,聽力逐漸衰退,影響到工作與家人的溝通,尤其在吵雜的環境中更為困擾。他說:「以往在吵雜的室內與戶外環境時,助聽器會把所有背景噪音放大,讓我很難專注在對話上,時常需要降低音量,但這樣就聽不見其他人的聲音。」然而,自從使用了最新的 AI 助聽器,西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聆聽自然感,無論在嘈雜場所還是多人對話中,AI 助聽器都能自動調節音量,讓聽覺體驗更加完整。

4D感測技術加持!AI助聽器模擬大腦處理聲音 讓聽損者重拾自然聽覺體驗

▲這款 AI 助聽器讓他「忘了它是一台機器,反而像是身體的一部分」,不僅便利,也讓他能在社交場合更輕鬆自如地展現幽默才華;西哥呼籲有聽損的長者要及時矯正聽力,以維持生活品質與人際交流。

他笑稱,這款 AI 助聽器讓他「忘了它是一台機器,反而像是身體的一部分」,不僅便利,也讓他能在社交場合更輕鬆自如地展現幽默才華;西哥呼籲有聽損的長者要及時矯正聽力,以維持生活品質與人際交流。

聽力損失與失智風險密切相關 醫師提醒及早矯正聽損的重要性

馬偕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教授指出,高齡族群若不及時矯正聽力損失,恐增加失智風險。林教授引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結果指出,輕度至中重度聽損的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一般人 1 至 5 倍。65 歲以上族群中,聽力障礙的盛行率高達 40%,而這種「隱形傷害」往往被忽略,導致老年人出現溝通困難、人際疏離,甚至憂鬱等問題,最終影響到大腦的認知和記憶功能。

林鴻清教授特別強調,維護聽力健康在延緩失智方面有重要的意義。他表示,早期矯正聽損的方式包括使用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以補足聽力缺失。對於中重度聽損患者,助聽器是首選;如果效果不佳,則考慮人工電子耳。這些輔具不僅可以改善日常交流,還能有效減少大腦在聽力損失下的額外認知負荷,有助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維持良好的腦部健康狀態。

4D 感測技術與深度神經網絡 帶來貼近大腦的聽覺新體驗

資深聽力師蔡鋕鑫表示,傳統助聽器大多使用方向性技術來增強使用者對語音的理解,但由於難以還原真實的聲音場景,導致使用者需要額外消耗認知能力去解讀,長期下來可能對助聽器產生排斥,甚至增加失智風險。今年推出的AI 助聽器首度搭載了4D感測技術,可模擬大腦處理聲音的自然方式,讓使用者不再需要額外消耗腦力,可以輕鬆聆聽「人話」。

蔡鋕鑫進一步解釋,AI 助聽器結合深度神經網絡技術與 4D 感測器,能夠精準辨識使用者的聆聽需求。例如在人聲鼎沸的餐廳或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它可以清楚區分並聚焦於單一或多方的談話聲。這項技術能探測「360° 聲音場景」、「頭部轉動」、「身體運動」及「對話活動」等四大面向,快速辨識使用者當下的溝通目的,並自動調整助聽器設定,提供個人化的聽覺體驗。

小巧舒適、無異物感 讓使用者幾乎忘記助聽器的存在

蔡鋕鑫強調,這款 AI 助聽器搭載了 256 個頻道,能針對各種語言和環境進行調整,讓使用者在聆聽過程中不需再額外耗費腦力去理解。此外,助聽器設計小巧,電池續航力高,不會影響到眼鏡或口罩的配戴,且配戴時無異物感。許多使用者反映,佩戴後幾乎忘了助聽器的存在,甚至有些人忘記在洗澡前取下,可見為使用者帶來自然舒適的體驗。

資料來源:4D感測技術加持!AI助聽器模擬大腦處理聲音 讓聽損者重拾自然聽覺體驗 healthnews.com.tw

上一則:產後依賴塑身衣好不好?從穿戴時機到款式一次分享! 下一則:關懷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癌友健康 專家解析治療趨勢、療心方法助舒緩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