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部落格

美得更放心!超音波如何讓玻尿酸施打更準確?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 超音波技術主要應用於醫學影像診斷,廣泛使用在產科、心臟科、腹部影像學及肌肉骨骼系統等領域。例如,孕婦在產檢時,醫師會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心臟科則利用超音波評估心臟結構與血流狀況。此外,超音波也被用於檢測內臟器官如肝臟、腎臟、膽囊及甲狀腺等異常情況。然而,隨著近年醫美療程越來越廣受歡迎,超音波技術也進一步成為醫美領域的重要輔助工具,以提升治療的精準度與安全性。

走出重鬱低谷!新型鼻噴劑治療為患者帶來改善契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38歲的陳小姐是一名企業經營者,過去一年深受憂鬱情緒所苦,嚴重失眠、疲憊與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她曾嘗試多種抗憂鬱藥物以及40次重覆經顱磁刺激療法(rTMS),但病情未見改善,甚至多次萌生自殺念頭。 研究顯示,重鬱症患者若經歷多次發作,未來復發與病程慢性化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每次復發都可能讓自殺風險升高。 在一次嚴重憂鬱情緒的衝動行為後,她被送至急診室

肝腎是代謝毒素要角!醫曝活性酵素發酵食品有助保養 但要注意鉀過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肝臟、腎臟是人體代謝毒素非常重要的器官,腎臟科診所院長顏純左醫師表示,如果肝不好,腎也會受到影響,若要維持肝、腎健康,吃發酵食品其實也有幫助,像有機梅梅菁、納豆等都有益於肝、腎健康,不過在選擇發酵食品時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發酵食品對腸道、肝臟、腎臟都有許多好處,不過有些發酵食品可能暗藏健康陷阱。 發酵食品具2大好處 不只腸胃也有助肝、腎健康 發酵食

飯後總想睡?陳媽媽的血糖危機與CGM的救援行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奇怪,我最近吃完飯都會想睡覺,是不是年紀到了?」陳媽媽這麼說。 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可透過貼在手臂後側的感測器,每分鐘持續偵測皮下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濃度。 這天回診時,陳媽媽向謝醫師抱怨最近總在飯後出現疲倦、嗜睡的情況。乍聽之下,或許只是普通的血糖起伏,但當醫師比對她的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後,卻發現她的糖化血色

一站式神經醫學復健中心插旗北市 提供便捷健康照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步調節奏快,一站式醫療服務更能符合忙碌現代人的日常需求。為提升北部地區整合式醫療服務,有醫療團隊於善導寺捷運站附近設立一站式神經醫學復健中心,結合神經內科診療、藥物管理與物理治療,讓患者能在同一地點完成療程流程,減少奔波與重複轉診的不便。 一站式神經醫學復健中心由前台北榮總醫學中心主任級教授顏得楨醫師領軍,結合尖端醫療技術和豐富臨床經驗,提供醫

EGFR標靶藥有副作用較低的選擇? 晚期肺癌化療、免疫、標靶藥副作用解析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晚期肺癌患者有越來越多藥物可用於治療,不過除了療效之外,副作用也是許多患者最擔心的部分,現在晚期肺癌患者有哪些治療選擇?這些藥物有哪些副作用?以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來說,晚期肺癌患者是否有副作用更低的標靶藥物選擇呢?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醫師一一說明。 目前晚期肺癌患者有3大藥物治療選擇,包括化療藥物、免疫藥物、標靶藥物,這些藥物各

別再將HPV與子宮頸癌劃等號 感染不分男女!醫籲接種疫苗防「6癌1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早期認為人類乳突病毒(HPV)主要會引發子宮頸癌,後續證實除了子宮頸癌外,HPV病毒也與多種男女外生殖器癌、頭頸癌等高度相關,可見男性同樣面臨感染風險。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林羿妏醫師指出,HPV疫苗接種率的提高,有助於降低上述癌症的發生率,因此呼籲無論男女皆應施打疫苗。 根據研究指出,人的一生中有高達8成的機率感染HPV病毒。林羿妏醫師也表示,女性只要曾經與男性

網友親曝「狐臭動刀血淚史」掀共鳴!醫:治療選擇不只手術開刀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近日,一名女子在社群平台Dcard上分享自己於醫美診所接受狐臭「旋轉刀手術」後的悲慘經歷掀起熱議,也引起大眾對狐臭手術安全性的高度關注。該名女子原本希望透過旋轉刀手術擺脫腋下伴隨的異味困擾,卻沒想手術後腋下不僅腫脹水泡、化膿潰爛,甚至形成巨型傷口,需至大醫院清創與安排植皮手術,傷口嚴重程度令人怵目驚心,貼文中為期三週的崩潰歷程,不僅造成嚴重身體創傷,也讓她身心俱疲,同

擺脫痔瘡之苦 專家帶您認識雷射痔瘡消融手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痔瘡是很多人都可能面臨的困擾,許多人都聽說割痔瘡很痛,所以遲遲不敢就醫。過往常見痔瘡手術包括傳統的手術切除、橡皮筋結紮、硬化劑注射、訂書釘痔上黏膜切除術(PPH)、痔動脈結紮術(HAL)等,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已有更溫和有效的方式來治療痔瘡,其中之一就是雷射痔瘡消融手術(Laser Hemorrhoidoplasty,LHP)。 隨著病患對手術品質的要求日

肺阻塞當心「心肺共病」! 應自我評估早期發現、正確規律用藥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心臟緊鄰肺部,兩者相互影響,因此肺阻塞(COPD)患者常會產生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肺共病」讓健康受到更大的危害。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提醒,胸悶、咳嗽甚至有點喘的情況,有時其實就是心肺共病的問題,民眾若遇到這樣的狀況不只需至心臟科,可能也要前往胸腔科求診,尤其又有家族史、抽菸或碰到環境相關問題時(如:環境汙染、油煙等)更應尋求胸腔科醫師協助。 肺阻塞(CO

載入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