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敏感與過敏易混淆 錯誤護理問題惡化
女性常把「敏感膚質」掛在嘴邊,皮膚科專業領域卻沒有這個名詞,實際情況是季節交替與濕度等環境變化造成紅癢、脫屑等不適症狀,根據醫師的建議,這時皮膚保養愈單純愈好,但是民眾卻常採取錯誤護理方式,使問題更加惡化。
根據理膚寶水藥劑研究室的調查,全球大約有五成二的女性有皮膚敏感問題,台灣有四成九女性自覺有敏感性皮膚困擾;然而,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敏感」不是「過敏」,民眾常混為一談。
黃毓惠說,「敏感」指是膚質狀況,可分為血管神經性的酒糟型、環境刺激、接觸型及體質型等,例如血管擴張、空氣髒污悶熱或乾冷、配戴某些金屬或喝酒就起酒疹等;「過敏」是病理反應,皮膚碰到過敏原而釋放出大量組織胺,造成脫皮、紅腫、刺癢、丘疹等。
陳小姐的兩腮經常紅通通的,微血管浮出,曬太陽更紅,她原以為腮紅化妝品沒有卸乾淨,經黃毓惠診斷後,才知道自己是酒糟型的敏感,偏偏又每隔二、三天使用去角質保養品,導致表皮變薄,經不起外界刺激。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病患到皮膚科抱怨膚質敏感,黃毓惠歸納出患者的錯誤護理方式,包括:過度清潔、過度使用去角質、使用酒精與酸類等刺激成分、食用辛辣食物等。
至於正確的護理方式,黃毓惠說,首重補水及使用玻尿酸、神經醯酸、長鏈脂肪酸等保濕鎖水成分,保養程序盡量簡化、產品成分愈單純愈好,避免使用酸類及去角質產品。
心臟病症狀易被忽略 衛署呼籲珍愛女人「心」
心臟病常居國內女性十大死因第三、四位,更是全球女性死因的第一位,所以女人愛自己,就要先愛「心」。心臟學會醫師楊甯貽說,因為荷爾蒙因素,使女性心臟病與男性有別,女性常見症狀為噁心、極度疲倦、失眠等,易跟一般壓力症候群混淆。
楊甯貽醫師說,男女因為基因及荷爾蒙天生有別,在許多疾病症狀的表現上也有所不同,以心臟病為例,男性症狀多為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及氣喘等,也是一般人印象中較典型的心臟病症狀;但女性心臟病發時的表現卻常是噁心、極度疲倦、頭暈、失眠、焦慮、消化不良等,感覺很像壓力大。
相較之下,家住北市101歲人瑞張林阿銀阿嬤,就對自己的身體反應很警覺。他的兒子張光輝表示,媽媽20年前就檢查出有高血壓及心律不整,從此,原本就很重視養生的她便加倍奉行各項健康生活守則。
張林阿銀阿嬤跟大家分享的「護心小撇步」包括:每天甩手一千下、劃圈按摩腹部幫助腸圍蠕動、以手指梳頭、搓揉耳朵、早睡早起睡硬床、絕口不食生冷食物等;至於阿嬤最愛吃的東西則是高纖的地瓜葉、高麗菜、苦瓜等,肉類則只吃瘦肉及魚肉。
*******************************************************************
大家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