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長者憂就醫之路 全口服療法在家吃

骨髓瘤長者憂就醫之路 全口服療法在家吃

文字提供/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

 

「有些罹癌長輩想來看醫師,卻擔憂孩子請假載送麻煩,乾脆不來檢查了。」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長者,是台灣數十年發生率竄升最高的一種血癌,不過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聖懿臨床上觀察,有些長輩因畏懼、頻繁回診打針困難,竟不願治療。他鼓勵患者,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已進入標靶、免疫治療的時代,健保目前已給付全口服藥物療法,只要每週在家吃藥,對於交通往返困難的長輩幫助很大。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長輩 注意3大症狀

黃聖懿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從骨髓內長出的血癌,好發於70-80歲長者,且隨人口老化,已是台灣3040年來發生率提升最多的血癌,上升近34倍,預估每年新增很快會破700例。多發性骨髓瘤有3大症狀:

1)骨頭疼痛,常見胸部、上背和下腰

2)貧血,臉色蒼白、容易喘、倦怠無力

3)腎功能變差,有泡泡尿

黃聖懿醫師指出,痠痛、貧血、腎功能較差,其實都是一般老人家常見問題,所以造成多發性骨髓瘤很難早期確診,很多人發現都已是第三期。黃聖懿醫師建議,65歲以上民眾應考慮安排定期抽血健檢,若發現有貧血、泡泡尿,且前胸、背部晚上特別容易痠痛,尤其是吃止痛藥也不能緩解,就要高度懷疑此病,可能需要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確診。

 

 

 

全口服藥物組合 提升治療便利性

罹患多發性骨髓瘤不用氣餒,目前已進入標靶、免疫藥物治療時代,與過去化療時代不同。以「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全身性類固醇」的藥物組合為主,配合其他多項藥物組合(如、免疫抗體),可有效提升存活期。

 

目前更有全口服藥物組合,提升治療便利性。黃聖懿醫師臨床上觀察發現,現今的治療藥物多以針劑為主,每週需回診注射12次,許多老年人頻繁跑醫院,有先天上困難。而全口服治療藥物僅需每週在家服用,就有相當於針劑的療效,可降低老年人來醫院的頻率,也減輕家屬負擔,更節省多次就醫的健保費用,對這類患者幫助很大。

 

根據臨床證據,健保目前有條件給付全口服類型藥物,主要用於骨髓瘤復發病患,無法接受點滴注射、心臟功能不好,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黃聖懿醫師說,全口服治療的客觀反應率及藥效持續時間有助於提升現有療法,不過還是須注意拉肚子、便秘、血小板降低、帶狀皰疹等副作用。

 

 

 

藥物治療或自體骨髓移植?醫界持續觀察

黃聖懿醫師提到,5060歲相較年輕患者,目前治療首選仍是自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可讓疾病控制時間增加23年,不過需先用高劑量化療「洗」骨髓,清除所有骨髓的好壞細胞,再用患者的幹細胞救援。

 

至於年過60歲的年長患者,則以上述藥物配合類固醇的多藥組合為主,黃聖懿醫師解釋,癌細胞「吃」東西後,需要蛋白酶體幫忙代謝廢物,蛋白酶體抑制劑阻斷蛋白酶體後,無法被代謝而累積的廢物會使癌細胞死亡。至於免疫調節劑,則使癌細胞「停電」,降低其複製生長速度,且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上述標靶藥物還要搭配全身性類固醇,後者其本身即具有抗骨髓瘤效果。此外,黃聖懿醫師說,現行藥物治療持續進步下,醫界已有研究進行,討論未來新型藥物是否可替代自體骨髓移植,給患者更好的治療。

 

 

 

鼓勵患者正向治療 追求良好存活期、生活品質

「有治療的生活品質,絕對比沒治療好。」面對臨床上很多罹病害怕、憂鬱,卻不想被治療的患者,黃聖懿醫師喊話,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無法治癒,但可以嘗試控制,與病共存,台大醫院10年存活率已超過25%以上,而在2000年前僅不到10%,所以這是個令人鼓舞的進步。

 

隨著更多新治療問世,以及口服藥等不同劑型,方便患者服藥,解決治療難題,黃聖懿醫師說,骨髓瘤患者應正向樂觀,勇於接受治療,並規律服藥,在藥物進步下,有希望等待治癒的機會。

 

上一則:不再夜夜數羊!「睡眠胜肽」助放鬆好眠 下一則:「頭皮針+耳針」改善鼻過敏擺脫藥物束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