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年輕化常用的術語名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例如提升、緊實、凹陷、膠原蛋白流失等等;很多醫美儀器的名稱,不管是超聲刀、熱麻吉、皮秒等,一般的求美者也是大家都能張口就來,但是對於很多真正的醫學意義和臨床效果,常常都是有誤區,也不容易理解清楚,今天我們就針對面部年輕化最常用的“提升〞和〞緊實〞這兩個詞來說一說。
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面部出現了諸多的變化,例如膠原蛋白流失、肌肉筋膜張力變差、脂肪細胞消融等,因此在面部的變化上可以看到顴骨脂肪墊往下掉、嘴角肉比較突出、皮膚的緊實度變差、法令紋變深、木偶紋變得明顯、臉變得比較長、立體感比較差等;這時呈現的是鬆和垂兩種狀況,鬆和垂並不是同一個狀況,所以我分開來講述。
我之前的文章提到面部框架所謂的「皮相」,「皮相」指的是面部可以拉動的脂肪和皮膚綜合體,「鬆」這個問題在面部上的體現就是比較的腫或泡,這種腫或泡就像是汽球打了氣後洩了氣的狀況,看著好像是沒有什麼明顯的凹陷,但是實際上是很空的;在身體上就像是一個人穿了寬鬆的衣服,是看不出身材的,臉部也是相同的,鬆的臉是看不出皮膚真正的凹陷程度。因此對於一個鬆弛的肌膚做緊實項目後,比較鬆的皮膚收緊了,有些人會覺得臉好像更凹了一些,其實就是上面提到的,鬆弛的皮膚讓凹陷的部份看不出來,皮膚變緊了以後才讓凹陷的狀況更容易被看出來,就像寬鬆的衣服看不出身材的凹凸,穿了緊身衣之後才看得出真正的線條。而且不管是任何的緊實項目所稱的膠原蛋白增生都是有層次的,不論是深層(筋膜層)或是淺層的(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新生,特別是儀器的熱刺激造成的效果,其實是屬於收縮性的膠原蛋白、修復性的膠原蛋白,這類膠原蛋白是沒有填充的效果,因此不管是醫生或是求美者對這個觀念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再來提到所謂的「垂」的問題,垂的意義代表的是脂肪墊的位置比年輕的時候更低,因此面部提升指的是面部解剖結構位置上的改變,這個不同於緊實,緊實是垂直於面部肌里的變化,面部是由泡變得不泡、由腫變實的過程,也就是臉由大變小;而提升則不同,提升最直觀的改善就是脂肪墊的變化,包括所謂的蘋果肌和嘴角肉,因為這兩個部份的改變才是最直接年輕化的關鍵。這個部位的狀況不管是拉皮手術或是大V線,其改善效果還是相當有限。主要是手術的支撐點都是在耳前或是髮際線的位置,想要遠端把這兩個部份做移位是很難的,蘋果肌刻意去拉會有造成變扁和顴骨變寬的問題,嘴角肉是不可能從髮際線或耳前就能完全改善的,因此一般提升的最大效果就是線條感變得好一些,當然這也是年輕態的一項指標,但是期待用拉皮或是大V線解決法令紋或木偶紋是不現實的。凹陷的部份該填充還是應該填充,不論是填自體脂肪或是填充物。
時至今日,隨著醫美的技術進步和年輕審美的改變,我們體會到真正的面部提升,是將原來垂的脂肪墊復位到年輕時的高位;當脂肪墊復位到高位時,臉型就會由長變短,由三角臉變成倒三角臉或是蘋果臉,當然提升的同時不能只考慮到支撐纖維系統,適當的軟組織增加,也起到一定增加支撐的作用,就像蓋房子也要有磚頭,才能支撐的更好,但是單純的提升或是單純的填充的效果都是部份的,而且現在很多的治療概念只強調填充面不重視提升,就會有過度填充造成的麵包臉或是填充物臉的狀況。
面部年輕化的治療是需要的是一種綜合的治療方案,因為每種治療都有他的侷限性,例如,皮膚鬆了要緊實,脂肪墊下垂了要提升,凹了就要填充,不可能做一個治療就有所有的效果,我們不應該也不適合過度吹捧某些技術的神奇,因為廠商並不能承擔我們所有的風險,做為醫者我們除了要了解基礎的技術和知識外,也應該與求美者充分的溝通,這樣才能將治療進行到最好的效果,也才有利於醫病關係的維護。
陳世棟 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深藍)國際訓練講師,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微創美容外科學》編者之一,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本身有外科、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在激光溶脂、自體脂肪移植、幹細胞治療、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