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等疾病導致末期腎衰竭,腎臟無法處理體內水分及尿毒素,是透析治療的主因。除了到院「洗腎」,接受「血液透析」,病患也能在家不扎針「洗肚子」,進行「腹膜透析」。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吳志仁教授表示,在透析院所接受血液透析,是透過病患的血管通路(人工血管或瘻管)洗腎,每週二至三次,每次大約四小時,將二至三天內身體裡的廢物一次性清除;而居家的腹膜透析,是每天都利用腹膜進行清理身體廢物,就像分期付款,相對急性症狀也比較少。長期而言,能在家操作透析,方便性都相對較高。
腹膜透析預先植管 提早準備更安心
什麼時候能開始腹膜透析,植入導管的時機是關鍵因素。一般植管手術,需要大約2週傷口癒合期,這段時間若仍有尿毒症狀,仍同時需要血液透析的治療。末期腎臟病的病患,未來要選擇腹膜透析,可以提早安排預先植入腹膜透析的導管,就可以避免這些折磨。
吳志仁教授指出,預先植管是在還未洗腎前,將導管植入到腹腔內,而導管出口暫時埋在皮下,術後只需休息2、3天就能回家,導管傷口有充分的時間癒合,等到需要透析時(一般臨床評估洗腎的時機,會在植管後的三個月以後)再將導管出口拉出體外即可。
腹膜透析時間更自由 還有雲端資訊供參考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濾除水分及廢物,透析時,廢液經導管排出到空袋,再把透析藥水導入腹腔,手動洗每天換液4-5次,每次約20分鐘;藉由機器自動洗則是在睡覺時把導管接上機器自動執行,白天時間可以自由運用。
吳教授說,自動腹膜透析在病患睡覺時自動換液,多少透析液流入及廢液的排出都有記錄,也都可以上傳到雲端資料庫,在病患、照護者及醫療院所間,能有完整的數據供參考,以追蹤病情及後續治療計畫。
殘餘腎功能維持久 依生活形態選擇透析療法
腹膜透析對生活影響小,更能維持殘餘腎功能,飲食限制也比較少,但要注意蛋白質流失,也跟血液透析一樣千萬得注重預防感染,尤其是腹膜炎。患者面對透析治療選擇時,應多了解不同透析方式的優缺點且與醫護團隊充分溝通,選擇最適合的洗腎模式。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