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Miki
台灣約有4~6萬名脊髓損傷患者,高達92%都必須終身坐在輪椅上,也耗費了大量的社會成本。其實除了開刀、復健以外,現在也能利用「幹細胞療法」來治療脊髓損傷,幫助下半身癱瘓的患者康復,甚至重拾駕駛的樂趣!
什麼是脊髓損傷?
人體的脊椎肩負著兩個重大責任,第一是「成為身體的支架骨幹」,第二則是「提供脊髓神經的通道」。脊髓由脊髓延伸出來,共有31對,它們被包在脊椎的椎管中,負責傳遞腦部和周圍神經的訊號,也傳遞自律神經的信息。
因此,當脊髓有所損傷,會造成肢體麻痺或自主神經失調,也多少會影響身體的運動功能,甚至使感覺功能喪失。舉凡排尿或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自主神經機能異常、性功能障礙等,都會讓患者的生活產生諸多不便。
脊髓機能障礙的原因 可分為兩大類
造成脊髓機能障礙的原因可簡單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外傷性脊髓損傷」和「非外傷性脊髓疾病」。
◎ 外傷性脊髓損傷:
因車禍、刀槍傷、被重物壓傷、自高處跌落、運動傷害等因素,導致一個或多個脊椎斷裂或脫臼,於是骨頭碎片侵入脊髓,使脊髓失去作用。
◎ 非外傷性脊髓疾病:
因腦脊髓炎、神經腫瘤、血管瘤、血管畸形、結核性脊椎病變的併發症等因素,讓脊髓神經受到壓迫,因而逐漸失去功能。
在這些脊髓損傷患者當中,約九成必須一輩子坐輪椅,生活上也需要長期接受照護,又因為壽命與正常人無異,所以他們通常必須承受數十年的殘疾生涯,平均每一位患者耗費的社會成本約2500萬元,負擔可說是相當沈重。
接受細胞療法 讓慢性脊髓損傷有機會站起來
如今,細胞療法也能夠用於脊髓損傷治療,其原理是將幹細胞直接注射在受傷部位,幫助釋放神經滋養因子,刺激神經快速生長,讓患者有機會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2020年,花蓮慈濟醫院成為全台灣首座通過衛福部審核,能夠運用細胞療法來治療脊髓損傷的醫療院所,該院在2020醫療科技展上發表了國內首例「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成功案例:一位被判定為下半身癱瘓、無法自理大小便的女性患者,在接受「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搭配中西醫合併治療之後,逐漸復原到能夠自行站立狀態,後來更能邁開步伐走路、奔跑,甚至騎上腳踏車。
這項療法從取髓、注射到術後定期回診、輔助治療,整個過程至少需要12個月,費用約需89萬元,但並非所有脊髓損傷患者都適用。在取髓之前,患者必須經過詳細的諮詢及篩選,僅有20~80歲、ASIA神經學分級為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損傷水平為第七頸椎至第二腰椎之間的患者,才有機會接受治療,而愈早介入,幫助自然就愈大。
花蓮慈濟醫院的這個案例,讓我們看見下半身癱瘓的患者有機會康復,甚至騎上腳踏車,重拾駕駛的樂趣,足見幹細胞療法已然愈臻成熟,將過去的「不可能」轉化為「可能」——展望未來,期待台灣的醫療科技在人體中繼續探尋、挖掘奧秘,為更多患者點燃希望,創造更多生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