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然的機會下,我們跟著友人到了二結穀倉。這是新立案的國家三級古蹟,於日治時代昭和五年建造(1920),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雖然仍在整建之中,不過它的典雅造型,仍難掩當年風華,非常值得一遊。
常來宜蘭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整個蘭陽平原仍是以種稻為主的平原,其實從清代開始,就已成為台灣的三大穀倉之一。
宜蘭多雨,氣候潮濕,所以很需要穀倉的設立。
於是,二結農會穀倉於昭和 5年 (1930年) 興建,在二次大戰期間,負責收購蘭陽溪南岸廣大農業區的稻穀。同時在一旁設立二結車站,由鐵路經基隆港輸往日本或南洋。
也由於蘭陽平原的水草豐美,所以稻米的品質良好,媲美甚至超越日本的越光米成為進貢日本天皇的重要物產之一。這裏的建築為三層樓「和洋混合樣式」建築,早期的內部的空間規劃分成「農會辨事處」、「碾米工場」及「榖倉」,三部分連接的長方型空間。
在穀倉外牆上,仍有” 保證責任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農業倉庫” 的字樣
目前保存良好的農會辨事處部份,已開發為展覽空間及小餐廳,以提供社區風味餐、下午茶,讓遊客得以有個歇腳的地方。
在熱心的陳姐帶領下,讓我們有更多一分的機會得以一窺堂奧。
傳統的去稻殼機
目前的餐飲部份已經開放了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社區風味餐
主餐+三樣小菜+水果+甜點+飲料,也才一百多
精緻的風味餐,尤其它的飯真的香Q到沒話說,哈哈,日本天皇吃的也不過如此啊。都是現做的,不是冷凍餐包。
古早味的甜點
後方還有個小廣場呢
像教堂牆壁,很歐風的設計
榖倉的部份為二層樓的設計,早期要利用人力將稻穀搬運至二樓,再倒入儲存槽中,而牆上皆設有計量的標尺。下方也設有數個小通風口,以加強通風的效果,具有通風防潮機能設計。這樣一來,就可以讓稻米得以良好的保存。
看牆上的刻度就知道存了多少米了
後方是碾米工廠生產線,這樣直接製成稻米後就可以包裝,再經由一旁的車站運送至港口
陳姐熱心的解說,帶我們走一圈
在大二結文教基金會理事長的解說下,才知原來這裏也差點上演 "刀下留人"的搶救古蹟大作戰小趣聞呢!
未來這裏將成為大二結稻農文化館,與二結王公廟、二結紙廠等,形成重要的社區文化圈。透過這樣的社區總体營造,我們才得以保存先人的文化,將這些文化資產保留給後代子孫。
P.S 目前穀倉仍在整建中,但還是可以來這裏走走哦 !
大二結稻農文化館
地點 : 二結火車站旁
宜蘭縣五結鄉復興中路37號檢視較大的地圖
延伸閱讀:
2009.03.18 [遊記]宜蘭礁溪+吳沙紀念館
2009.01.07 [遊記]宜蘭三星+天送埤車站
2008.12.02 [縣定古跡]宜蘭市+津梅磚窯(宜蘭磚瓦)
2008.11.27 [遊記]宜蘭羅東+宜蘭文化創意中心(羅東林場假日市集)
2008.11.18 [遊記]宜蘭員山+蜂采館
2008.07.14 [遊記]宜蘭南方澳+三剛鐵工廠文物館
2008.03.29 [遊記]宜蘭市+九芎埕-設治紀念館
2007.02.22 [旅遊]宜蘭冬山+珍珠社區
2007.01.30 [旅遊]宜蘭蘇澳+無尾港自然中心+港邊社區生態願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