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連智專題專欄~小小孩看電視好嗎?

 電視是現代科技文明的產物,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少的家電用品。電視節目的聲光效果以明快的節奏和迅速變化的色彩等要素對幼兒產生可觀的吸引力。孩子透過靜態的觀賞,就可以隨著電視畫面的播放而被動地獲取大量的訊息。因此,在某些家庭裡,電視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保母的角色,負責嬰幼兒的托育工作。當電視機的power鍵一按,吵鬧中的嬰幼兒立刻停止哭鬧,安靜地看著電視畫面、聽著電視中的音樂或對話。

 儘管電視的聲光音效能有效地吸引嬰幼兒,並減輕父母托育工作的負擔,但是,這樣的優勢卻可能需要以嬰幼兒的健康做為代價。大約十年前,筆者在日本唸書時,在某日的晚間新聞節目中跑馬燈重複地播放日本各地醫院紛紛湧進嬰幼兒就醫急診的內容。其原因為,這些在不同地區就醫急診的嬰幼兒都在觀賞「神奇寶貝」電視卡通時,因為畫面出現大量的光束閃爍,一瞬間就造成嬰幼兒的不適。雖然我筆者並非這則真實事件的當事者,但新聞節目跑馬燈中傳來的訊息所產生臨場效應,至今仍讓人覺得心有餘悸。只是一般的卡通節目,竟會對嬰幼兒造成這麼大的傷害。這樣的經驗讓自己在孩子出生之後,對於兒童電視頻道和節目的選擇上有了許多的想法與堅持。

 個人曾親身體驗電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有段時間,為了分身做家事而開著兒童節目頻道讓孩子觀看。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在看電視時,竟然是目不轉睛,對周遭環境沒有任何反應。孩子的活動力下降,對與他人的互動能力也顯著衰退。於是,我嘗試慢慢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同時以其他的活動來取代看電視,盡量做到不讓孩子看電視。

 一開始,孩子仍會吵著要看電視,但是,我以漸進的方式,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並和孩子約法三章,例如,「可以看一下電視,但是只能看完這個節目就要休息囉!」。當下,孩子因為急著想看電視,也多半都會答應,但是當節目結束要關電視的時候,就會出現爭執。此時,父母親應該堅持,同時向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能再看,然後誘發孩子一起做其他的活動,例如看書、玩積木、玩具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養成後,孩子瞭解了家中看電視的規則與模式,就不會再無理取鬧地想看電視了。

 透過相關的科學研究,我們比過去知道更多有關電視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例如,大腦科學的研究顯示,從嬰幼兒的腦波可以看到嬰幼兒的腦神經迴路與連結狀況。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年中,腦部發展快速,外部的任何刺激都會對腦部的發展產生影響。看電視時,由於孩子只需觀賞畫面,不需要深度的思考,因此腦部活動力大減,腦神經的活化程度下降,影響了思考力和注意力的發展。如果在這段嬰幼兒腦部發展的重要時期就長期地讓嬰幼兒觀看電視,不但無助於「腦部潛能開發」,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思考力和創造力。

 儘管有研究指出,應盡量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但是,電視不但是每個家庭中必備的家電,看電視也是台灣多數家庭成員的共同休閒活動。因此,在無法避免孩子完全不看電視的情況下,看電視的時間、節目品質的選擇等,就成為家長們必須審慎考量的重點。例如,跟孩子約定每天大約只有30分鐘到一小時的時間可以看電視,同時每20至30分鐘就需要有適度的休息。以動之以情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這些法則對視力與生活作息的影響。和孩子溝通如何閱聽電視,不但能夠有效地節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選擇電視節目,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自律、學會時間管理。

 有些父母會問,如果讓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性的兒童節目或影片,是不是在看電視時孩子也同時吸收了許多的知識和訊息?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最近的研究中也提出,若能提供嬰幼兒好玩有趣的、具教育性的媒體內容,對嬰幼兒型塑他們自己的想法是有正向的幫助的。若家長能調整心態,將電視視為一項輔助工具,在無法提供孩子實際的生活經驗時,是可以取而代之的。例如,在生活周遭無法讓孩子親身接觸到各類的動物,特別是凶猛的獅子、老虎等,此時,透過動物奇觀的節目觀賞,應能讓孩子較深入地瞭解動物的生活。因此,現今社會中,與其關注「小小孩看電視好嗎?」,還不如將重點放在「小小孩如何看電視?」以及「該讓小小孩看什麼電視?」才是最重要的。

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邱瓊慧

創作者介紹
巧連智專題專欄~小小孩看電視好嗎?

靚媽咪的甜蜜小屋

上一則:周休二日 下一則:巧連智專欄~別讓電視當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