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慢性疼痛管理術

明察秋毫的慢性疼痛管理術

撰文/許乃文;整理/高芷瑩

 

 

 

 

疼痛,是個體主觀的感受經驗

「疼痛,是個體主觀的感受經驗」,你相信這句話具有高度神經科學意涵嗎?從疼痛的神經傳導路徑看來,當你遭遇了一定刺激,末梢的感覺神經受器便開始往上傳遞訊號,沿著脊髓、來到腦幹、視丘再送至大腦皮質,大腦皮質如何解讀這個訊息,便是個體在疼痛主觀感受上的主要差異。當代極具公信力的「疼痛閘門控制理論」(Melzack & Wall, 1965),在描述疼痛傳導路徑時,提出了「情緒」與「認知」兩大心理因子對於疼痛感受的貢獻性不亞於身體感知,當個體在憂鬱、焦慮的情緒下,易使疼痛路徑中脊髓-大腦間的閘門開啟,增加疼痛感受的發生;而若個體放鬆、愉悅,則會產生疼痛閘門的抑制效果,減輕疼痛感受。此外,慢性疼痛的微妙之處,則是疼痛的維持與不斷復發,這樣的疼痛記憶,不僅身體會記得,你的心也會記得,於是開啟一場令人困擾又糾纏的疼痛身心經驗對話。

 

 

 

常見的疼痛非理性思考

「什麼狀況讓你感到困擾過來找我呢?」,這往往是我在第一次治療會談中的重要問題,而得到的答案也有極高的機率是「這疼痛讓我身心俱疲,我很怕痛起來無法專注工作、照顧孩子…」等等,換句話說,當疼痛開始讓你擔心整體生活功能可能受到影響時,那是多數疼痛者身上會看見的隱憂,的確,我無法保證這個隱憂不會發生,但卻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樣的隱憂,隱憂過了頭,很容易變成非理性思考的頭號嫌疑犯—「疼痛災難化」,最常出現的對話包括了「完蛋了,我要怎麼樣了!」。另外,第二名疼痛非理性思考嫌疑犯,則是「逃避害怕」,常見內在對話像「我可能沒辦法做什麼,因為可能會讓我痛起來、或是更痛」,特別容易出現於急性疼痛期過後,需要長時間復健的個案身上。這兩位嫌疑犯,短期內對於情緒的影響,易讓人焦慮,長期則會走向慢性憂鬱,別忘了,這是開啟疼痛路徑閘門的重要關鍵;同時此類思考型態,也時常阻礙了個體潛在走向生活正軌,以及自我復健之路,因為缺乏了原先可能需要採取的、有助於疼痛管理的行動。

 

 

 

明辨疼痛的自助守則

慢性疼痛的認知行為治療看來簡單明瞭,但實際執行上需要極具耐心、以及擁有能清晰辨別自身狀況的能力,同時它需要與具相關經驗的醫療專業配套執行,才不易半途而廢,再次形成新的治療挫敗感。以下,提供大家幾個簡單的技巧做紀錄,協助你與你的治療師進行疼痛管理:

﹍﹍疼痛生理症狀方面﹍﹍

疼痛出現的位置、時間

當次疼痛性質描述

當次疼痛強度

當次疼痛維持時間

疼痛頻率

 

﹍﹍伴隨的心理相關紀錄﹍﹍

當次疼痛出現前、出現時你正在做什麼事?當時的外在環境條件是?

當次疼痛出現時,你腦袋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伴隨著什麼樣的情緒呢?

在這樣的想法與情緒出現時,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的疼痛在什麼時候特別容易出現呢?

你的疼痛通常在什麼情況下又會緩解消失呢?

 

 

 

 

慢性疼痛心理治療取向

根據 Ehde, Dillworth, & Turner2014)於美國心理學人(American Psychologist, 美國心理學會旗下所發行最具代表性刊物)之整理與回顧,建議採用認知行為治療作為慢性疼痛的第一線心理治療取向,格外適用於偏頭痛、緊張性頭痛、關節炎與纖維肌痛症,其治療目標如下:

① 降低主觀疼痛感受與心理痛苦。

② 透過降低因不良認知引致之不適行為、同時增進適宜行為,來增強個體的生理與角色功能。

增進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來進行疼痛管理。

 

舉例來說:一位害怕媽媽手再次出現,而壓根兒不敢抱六個月大嬰兒的新手媽媽,因此認定自己不是好媽媽而痛苦,若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能夠細微的與治療師討論、觀察、實驗,在手肘經過治療後,嬰兒目前的體重,可能自己採用什麼樣的角度、姿勢、抱多久,不斷在嘗試中重拾足夠好的照顧者功能角色,那這便是認知行為治療希望能夠帶來的效果。這樣的治療過程,極度需要有效的行為策略做搭配,譬如放鬆訓練、行為激發技巧(有系統的設定目標、一步一步調整)、問題解決技巧等等。

 

 

 

 

明察秋毫的慢性疼痛管理術

許乃文 心理師

學經歷:松德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凱薾診所—身心靈整合治療師|凱薾診所— CAIRE WELLNESS 課程總監|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諮商暨臨床心理學組—碩士|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德國文化學系—雙學士|臨床心理師(心理字第001179號)|美國NGH認證催眠治療師|美國瑜伽聯盟RYT-200認證師資|英國瑜伽學院(THE YOGA ACADEMY)認證陰陽瑜伽師資|美國彩虹兒童瑜伽(RAINBOW KIDS)認證瑜伽師資|臼井靈氣二級傳導師

專長:瑜伽導向身心療癒|瑜伽睡眠|冥想引導|臨床催眠|睡眠障礙與焦慮處理|自律神經失調|身心整合治療|精神症狀與情緒調節|深度心理治療(創傷、自我探索與人際議題)|職涯發展諮詢|親職教育諮詢|兒童情緒困擾|ADHD行為治療|自閉症光譜特殊身心療癒

 

 

 

 

 

 

上一則:矯正完牙齒就像變了一張臉!? 下一則:瘦得健康與安心 減重藥物的全方位頗析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