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很有效的治療藥物,甚至曾經有人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形容成一種不會致命的癌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鄭添財主任指出,近幾十年來醫療發展的進步,讓醫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十分有信心,只要患者長期配合風濕專科醫師治療,症狀大多都能獲得有效控制。
除關節疼痛外 全身性影響不可忽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自體免疫疾病,鄭添財主任指出,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天生基因及後天因素,如抽菸與牙周病或某些感染有關。據統計,台灣約有15至20萬人口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中以女性的罹患比例較高。類風濕性關節炎以手部關節侵犯為最多,而且以早上睡醒後手指關節僵硬,導致彎曲困難的「晨僵」為典型表現之一,但也可能侵犯其他部位關節,除了關節會紅腫熱痛以外,鄭添財主任近一步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對多處關節造成影響,也可能對身體其他器官產生多種合併症,如眼睛發炎、肺部纖維化、狹心症、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等等,但也有少數患者的腎臟與皮膚受其影響。
防關節變形 生物相似藥是未來治療趨勢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鄭添財主任表示,治療上一般會先使用止痛藥物或類固醇,再加上傳統合成的疾病修飾藥物,再依病情的嚴重程度或惡化速度使用生物製劑,目前的生物製劑比較能防止患者骨頭與關節的變形。生物製劑的發展與療效相當好,但由於原廠研發生物製劑成本高、製程上也較困難,加上過去使用都是要符合某些嚴格的條件才能申請健保給付,讓高價位生物製劑使用的普遍性相對較差,目前台灣已有生物製劑相似藥的上市,部分也取得了健保給付,這涵蓋了某些癌症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這可能是未來治療的新趨勢。
鄭添財主任解釋,生物相似藥以嚴謹的製程,在上市前也會透過嚴格的相等性驗證及審查,確認其與原開發藥物的治療相似性。因此生物相似藥的安全性與效用與原廠藥品並無顯著臨床差異,且生物相似藥的藥價大約為原廠藥的七成左右,這應可減低自費患者的負擔,並提升患者自費使用患者的意願。
日常保養與治療雙管齊下 疫情期間更應注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所致,鄭添財主任提醒,患者除了遵照醫囑定時使用藥物之外,平常免疫系統的保養應注意四大重點,保持充足睡眠、規律運動、維持適度的營養以及保持好心情,做到以上重點能使病情穩定並得到控制。目前新冠疫情持續,鄭添財主任建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應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而施打前後應詢問醫師做治療藥物上的調整,若想了解進一步詳情,病友可至風濕病醫學會網頁查詢。鄭添財主任也呼籲民眾,有任何關節症狀,請找風濕專科醫師進行諮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