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 針對高風險手術健保給付(TAVI/TAVR)醫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保署最近核准針對80歲以上、高風險病患,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可由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這項手術過去自費要100多萬元,雖然與傳統手術相比好處相當多,但不少患者卻因費用而卻步。

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 針對高風險手術健保給付(TAVI/TAVR)醫材

主動脈狹窄 單純吃藥治療不開刀可以嗎?

患者如果出現症狀,服藥只能短暫緩解,無法解決問題,仍然必須要接受手術,置換已老化的瓣膜。

在南部地區率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謝炯昭醫師與他的團隊表示,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退化的疾病,雖然也有一些年輕的患者因瓣膜結構異常或風濕性疾病,但多數是因為年老瓣膜鈣化後,開口變小,造成從心臟壓縮出去的阻力變大,心臟就要用更大的力氣收縮,需要的消耗的氧氣量更大,長久下來造成心肌肥厚與缺氧,甚至失去功能,而有嚴重的症狀。

他指出,對於老年人來說主動脈瓣狹窄是嚴重的疾病,初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但隨著病情加劇,而會出現心絞痛、胸悶、昏厥、喘不過氣來等症狀,甚至可能會猝死。根據統計,患者一旦出現症狀,平均存活約5年,其中如果是胸悶、胸痛,平均存活約5年,昏厥約3年,出現心衰竭症狀平均壽命約2年,因此一旦出現症狀,需馬上接受治療。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不開胸、微小傷口

謝炯昭醫師表示,傳統手術必須開胸,同時接上心肺機,讓心臟停止,對於年老患者來說,是一大挑戰,風險相當高,近年雖然有微創小傷口手術,透過較小的切口,完成同樣的手術,但同樣需接上心肺機,讓心臟停止,風險還是一樣。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可以說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必開胸,利用心導管治療方式,將生物性瓣膜裝載在輸送導管上,經由鼠蹊部約0.5公分大小的開口,在X光顯影設備導引下,將人工瓣膜送到主動脈瓣的位置後張開,將原有的撐開,取代原有瓣膜的功能。

比起傳統手術在胸部有15-20公分長的大傷口,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幾乎沒有傷口,不僅可以減少傳統手可能發生的中風、肺炎等併發症,並大幅降低傷口感染機率。

術前精密評估+完整術後照護   高醫7年完成86例

手術需心臟團隊包括心臟內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減少併發症。高醫謝醫師團隊7年來共完成86個病例,平均年齡81.5歲,90歲以上有5人,在團隊術前精密評估、術後完整照顧之下,術後30天內死亡率為零,2年的存活率90%。

「手術後最大的感想『能用力的呼吸是本能,能輕鬆的呼吸是幸福』。」謝炯昭醫師印象深刻的是7年前第一位女患者,當時78歲,因之前已經開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要再進行傳統開心手術置換瓣膜,風險相當大,而選擇 TAVI,術後開心的表示終於能夠輕鬆呼吸,目前已85歲,健康狀況仍相當好。他表示,手術對提昇老人家的生活品質有極大幫助,不少原本插管使用呼吸器的患者,術後都能順利拔管,恢復正常生活。

目前健保給付是針對80歲以上,高風險的患者,謝炯昭醫師表示,其實對80歲以下、中低風險的患者,目前的研究顯示TAVI的治療效果並不遜於傳統手術,只是健保還沒有全面給付。

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 針對高風險手術健保給付(TAVI/TAVR)醫材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 針對高風險手術健保給付(TAVI/TAVR)醫材 healthnews.com.tw

上一則: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下一則: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