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旅居國外的50多歲的林先生,夜夜多次起床小便,睡眠被打斷長期失眠的他,影響工作表現,被迫提早退休離開職場。深受「夜尿」困擾的林先生,一直以為「攝護腺肥大」是病因,返台求診時,急著要求醫師手術,結果經診斷,發現他並非攝護腺惹禍,而是嚴重的「夜間多尿症」。
▲夜尿症是腦部賀爾蒙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卻常被患者當成老化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
「夜尿」是因為「攝護腺肥大」? 和「正常老化現象不用醫」?
排尿出問題,不少男性易自行腦補,認為是攝護腺肥大造成夜尿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毓昭醫師受訪時表示,夜尿雖是攝護腺肥大七大症狀之一,但即使接受攝護腺手術,夜尿也不一定會改善,而可能是腦部賀爾蒙異常。此外,台灣人口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提高發病率,夜尿就是其中一種老化好發的疾病,卻常被患者當成老化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
事實上,晚上起床排尿超過兩次以上(包括兩次),就可能是「夜尿症」;若夜晚的排尿量加起來大於整天尿量的1/3,即屬於「夜間多尿」(Nocturnal polyuria)。
恐耽誤治療 醫籲正視:「夜間多尿症」是種「疾病」,不僅是「症狀」!
「夜尿症」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因夜尿是一些疾病的外顯症狀,例如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收治上述中年男性病患的許毓昭醫師表示,從患者的排尿紀錄發現,他每晚起床6、7次小便且尿量超過1,000cc,不僅造成睡眠障礙,求診時情緒也顯得焦慮不安,因此確定讓他身心困擾的疾病是「夜間多尿症」而非攝護腺造成。經過開立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一週後,患者的夜間多尿症就獲得明顯改善,現在的他已順利返回工作職場。
醫警告:睡前滑手機亮暗差使腦部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 恐罹患「夜間多尿症」
「夜間多尿症」的致病原因很多,年齡是首要因子外,許毓昭醫師強調,臨床觀察最大宗的原因來自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正常狀況下,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一旦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多。除腦部退化外,近年也發現夜晚光線的「亮暗差」也是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原因之一。研究發現,人造光像是手機等3C產品,在黑暗環境其藍光的刺激打破日夜交替規律,讓大腦不知道要休息,使得睡眠週期延後,連帶影響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功能失調,長期下來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睡覺時尿液無法濃縮而尿量無法減少,造成夜間多尿!
50歲以上就該注意「夜尿」狀況 求助泌尿專科醫師確認病因 對症下藥!
因夜尿症導致「中斷睡眠起床如廁」,可能造成精神和身體健康下降而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除造成包括心血管疾病風險、心情沮喪、焦慮,甚至認知及記憶障礙。年長患者夜晚起床如廁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增加,進而提高死亡率。
若確定罹患「夜間多尿症」,從生活方式調整,是患者改善狀況的第一步,包括:睡前至少2小時減少水分攝取、晚上不要喝刺激性飲料,如含咖啡因飲品、減少睡前3C產品使用及睡覺時關燈睡。但隨著症狀的變化,除了生活方式外,遵醫囑按時接受藥物治療調節荷爾蒙相當重要。目前已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睡前補充可有效改善夜尿症狀,研究顯示抗利尿激素藥物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精神狀態也有顯著改善。
許醫師呼籲,「中年男性應牢記『夜尿二三四』口訣,夜尿超過2次以上且尿量大於整天1/3,就要懷疑自己罹患夜尿多尿的可能性,因40歲以上盛行率達4成」,一旦年過50歲更須密切當心,不要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沒藥醫,也不要自己嚇自己誤以為是攝護腺肥大要開刀,就醫求助泌尿專科醫師診斷,確認病因,對症下藥治療才是第一要務!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