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九年前,傑西(伊森霍克)與席琳(茱莉蝶兒)在火車上相遇,在維也納共度一晚,在日出前定下半年之約後各自離去,但是卻從此失去與對方的聯繫。九年後,傑西帶著以這段邂逅寫成的書來到巴黎,就在他開新書記者會的同時,席琳出現了。日落之後就要撘趕著搭飛機的傑西,利用留在巴黎最後的幾個小時,拉著席琳在咖啡館中、巴黎街頭與塞納河上,彷彿停不下來似的說著話,想用最短的時間知道對方這九年來的境遇。兩人這時好比站在凌虛御空的鋼索上,似乎必須趁這個機會作出某種重大的人生決定,卻又好像只是兩個再次相逢彼此投緣的心靈舊識,永遠有聊不完的話題。日落時分即將來臨,離傑西飛機起飛的時間越來越接近了…,兩人是否會做出改變彼此今生的決定?!
看過「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的人都在問:「半年後,傑西跟席琳到底有沒有回到約定的車站?」經過了9個年頭、等了18個半年,終於才推出了續集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這二部電影一直是愛情電影裡的異類,不靠篩選過後、擷取一段又一段的浪漫片刻來增加裡面的愛情氛圍,而是透過大量的對話、不停的對話,讓愛情繼續滋長、得以延續下去……。到了第二集,這一點更是被放大,電影的片長只有80分鐘、但據說這80分鐘就是男女主角從一開始見面到需要分開的「真正時間」,簡單的說就是:「男女主角在電影裡相聚了80分鐘,所以整部電影也只有80分鐘。電影裡的80分鐘、現實生活也是。」同裡可證‧第一集是在1996年,這一集是2004年,所以劇裡的主角一樣是經過9年才終於碰面。
劇裡有太多的對話會讓人心有戚戚焉,太多的對話會讓人省思或反射到自己。到了這一集,仍然是一部充滿經典對白的電影,只不過話題從9年前的詩、愛情……轉變成了生活、政治甚至性,滿滿都是傑西與席琳9個年頭中各自的獲得與失去,但人終究是會繼續成長的,只不過劇裡並沒有試圖要從裡面獲得什麼結論或是解答,而且這一點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確認」彼此。電影裡席琳這樣說:「回憶很美,只要可以不用面對它。」很慶幸的,這部電影讓人覺得即使是面對原本苦澀的過去,還是有轉換成美好的機會的。所以傑西才說:「唯有活著,才可以繼續創造回憶。」導演一開始就打算這樣玩:現實與電影。
這是一部很續集的電影,我的意思不是說如果你沒看過第一集就會看不懂這一集,反而你還是會覺得他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但如果你看過第一集的話、就會更加對這部電影產生共鳴,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對照,不只是來自於主角們的外表或對話內容的改變、還有更多的心境變化,9年前跟9年後……這些對照一路蔓延到台下來。這亦不是一部過度美化愛情的電影,沒有什麼王子、貴族或是誰身染疾病的催淚肺腑,反倒是讓一切盡可能的平實不過,就連男女主角臉上多了幾條皺紋都一清二楚。9年了、天啊!9年了啊。電影裡有太多容易跟現實生活產生混淆或連結的部分,當席琳在車裡近似宣洩的咆哮著:「當時我多麼天真,對愛情還抱著幻想……」的時候,一剎那我們也被拉回了自己的9年前。傑西說:「那時,我們既年輕又愚蠢。」
9個年頭過去了,但我們是不是也「過去」了?「我是不是錯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傑西跟席琳心裡這樣想。這是這部電影有趣跟厲害的地方之一,就是盡可能的拍的簡單卻還能感動人。嘿!一般老百姓還是可以談戀愛的,沒有私人遊艇就搭觀光船遊塞納河,沒有皇家國宴、一杯2塊錢的咖啡還是可以培養愛情的。
你一定很想知道:「經過9個年頭傑西跟席琳終於重逢了,但他們最後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套句電影開場時,一位讀者詢問男主角:「到底半年後,他們有沒有到約定的車站?」男主角指著3位讀者回答說:「結局重要嗎?像你,就覺得他們碰面了;而你覺得他們沒有;你的話,你不確定、但你希望是。大家心裡都有答案了。」
電影裡席琳這樣說:「回憶很美,只要可以不用面對它。」很慶幸的,這部電影讓人覺得即使是面對原本苦澀的過去,還是有轉換成美好的機會的。所以傑西才說:「唯有活著,才可以繼續創造回憶。」
比起第一集中意猶未盡而回味無窮的收尾比起來,雖然同為開放式結局,此處則令人覺得突兀,對於這樣的結局,起初有點反應不過來,也有些無法接受。然而在電影結束,乃至於幾天之後,最終一幕卻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腦海裡。我想,即使多年之後,回想起 Before Sunset 這部電影,最難忘懷的,該是 Celine 跳著舞、扭著腰回過頭,怪腔怪調地提醒 Jesse 會錯過回去的班機,而 Jesse 坐在沙發上,不急不徐地回應:「我知道」這樣慵懶而閒適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