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端午節快樂~ 不知道大家端午吃粽子沒有?

雖然晚一天但因適逢佳節,小編在這邊偷偷佔個版面跟大家祝賀,

也順便跟大家提一下這個三小棟的三小市集,

若大家看完文章有興趣請不要立馬奔出去,

這市集可只有逢每周日才有擺的啊啊啊~

 

三小市集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smallfarmers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我是分隔線===============

 

雖說近年台灣各地的文創園區一個開過一個,農學市集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但身處農業首都的雲林縣,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文化園區和農學市集卻是鳳毛麟角,稀有且珍貴。



還好,有「三小棟」和「三小市集」。


嘿,「三小」不是在罵人,這個名字代表了兩個含意,

第一是指這裡的建築,也就是三間紅磚小屋以及一間大防空洞所組成的空間,

第二個意義則是來自於「小土地、小人物、小滿足」的經營概念。



先來說說建築吧。

離斗六火車站不遠之處,有一棟建於西元1915年、現名為「行啟紀念館」的日式建築,

這是當年為歡迎日本攝政皇太子裕仁、也就是日後的昭和天皇蒞臨視察,

以磚造和木樑所興建的建築。

在行啟紀念館的前方是一大片草原,再往前是一處原本作為防空洞使用的三棟小建築,

而這「三小棟」正是農學市集的所在地。



筆者在12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到訪,

這天時序已然入冬,

擺脫陰雨連綿的一周,乾爽的空氣與土地似乎也在迎接著三小市集的到來。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1:三小棟前的三小市集
 

映入眼簾的是在三棟建築前一字排開的農學市集。

每個攤位都有各自的農產品,

在這裡可以遇到許多願意堅持生活與理想的小人物,

他們有人耕種有機紅菜頭、有人使用廢柴來燒製醬油、

還有表皮斑痕累累但卻甜入心肺的柳丁農人,

但不論什麼作物或農產,

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共同的信念-「友善耕種、快樂收成、誠實分享」。

三小市集正是由這些農友一同組成,

每個星期日風雨無阻前來擺攤,在這裡向每個人訴說自己跟土地之間的友善故事。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2:攤位上的蔬菜、水果與友善故事
 
 

雖然當下是北風颯颯的冬天早晨,

但是農友們依舊溫暖的與每個人交談,

不論你是可能買東西的顧客、走馬看花的路人、或者慕名而來的尋寶者,

仔細又真切的自我表達,

面對顧客可能的疑慮也都盡心解釋。

當下,人與人之間不再只是貨物與貨幣的交易,而是彼此情感與公道的交流。



買一斤楊桃,買的是農友透過有機栽種而對土地的尊重;

買一罐醬油,買的是農友燃燒廢柴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而對自然的友善;

自己種的、自己敢吃,自己賣的、自己敢用。

這一切,都清楚地展現在每個攤位上,

小小的攤位,不只有著大大的學問,更有永續自然的概念。



再往前走,來到三小棟的「正式」入口處,

雖說是正式入口,但一點也不氣派,只是一座約莫兩公尺高的門柱,

由於沒有圍籬,所以象徵意味大過於實質作用。

兩扇紅木門,大大敞開著,門柱邊放著反核的布條,門內是兩組木桌椅,

右邊是三小棟的兩座建築、左邊是另一棟。

而「門內」最為搶眼的,莫過於正前方大大漆著彩繪圖樣的巨大水泥牆。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圖3:三小棟正式大門
 
 

往內走,裡面的大黑板寫著今天的活動。

早上八點就開市的三小市集,直到中午十一點半才結束,

而當中有一個半小時有一位麵包師傅來分享他的麵包是如何做到「友善大地」。

下午一點到四點間,

在防空洞裡則會有一個重新思考核電的小講座,以及一場小型音樂表演。


看完今日行程,筆者在不經意情況下回過頭,

赫然發現這裡的場地與空間相當開放,讓人有一種毫無拘束的舒適感。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4:三小棟由內往外看
 
 

再往前走,來到巨大水泥牆前,水藍混著粉紅的繽紛圖樣彩繪,

讓人很難聯想這是由日據時期流傳下來的官用防空洞,

而這也是目前雲林縣唯一現存且保存完整的官用防空洞。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5:官用防空洞外牆彩繪
 
 
 

其實這個防空洞的命運幾經波折。

日本政府離開、由國民政府接手之後,

原先是作為民防管制中心的用途,後來又易手成為平劇劇團的練習場地,

但僅僅為期六個月。

之後的主人換成當地的清潔隊,卻又因使用困難之故,逐漸荒廢。

直到2008年由中央政府重新出資整修現有的三小棟園區,

並在2011年委由雲林科技大學的鍾松晉老師經營。



鍾松晉老師是雲林土生土長的孩子,對於這塊土地帶有濃厚的情感,

而為了給予這片園區新的生命,

鍾松晉老師帶著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的學生,

透過專案的構想與實作,一同勾勒出現有三小棟的嶄新經營風貌,

也就是「小土地、小人物、小滿足」。



即便該園區是由雲林縣政府委由鍾松晉老師代為經營管理,

但鍾松晉老師在營運上從未曾以商業考量為出發點,

所有三小棟園區的活動,

像是三小市集、三小戲院等等,

都免費「借用」場地給有志於此的經營團隊來使用。



要成就這樣的市集和活動,

其實不只需要農友和場地提供,活動企劃、市集主辦、當地資源結合等工作也相當重要,

而在這裡,將這些重擔一肩扛下的是煒翔、小瑄與小龍。

其實市集與活動賺不了什麼錢,但他們都是對於這塊土地帶有濃厚情感的人,

懷著這樣的愛,他們平時透過接案子來維持經濟所需,

同時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神來籌辦這些活動。


要聚集這塊小土地上的小人物,並讓人們得到小滿足,其實很不容易。

例如面對農友的擺攤申請,

他們必須實際進行產地拜訪,

真正了解到農友實際耕作的狀況、農友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與土地共生共存等等,

而不是單憑一張有機認證、無農藥殘留證書就可以輕鬆解決。



還好,這一路走來有許多貴人相助,

像是當地農友番薯大哥、秀紅阿姨等人,

民間團體主婦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等等,以及許多在地的達人也都傾力相助,

如戲院看板的彩繪家王剛毅阿伯,就為了農友們的招牌揮毫題字,

再加上各個農友的巧思與巧手,別出心裁、獨一無二的招牌就這樣隨風飄盪啦!

 
 
小土地、小人物與小滿足-農業首都的三小棟與三小市集
 
6:手繪招牌
 
 

市集自20123月開始營運至今也走過近9個月,一路成長伴隨著許多歡笑和淚水。

然而,以現況來說,

未來市集的經營方式、營運目標要何去何從,則是目前經營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透過尋訪前輩、參考其他農學市集的作法、大量與農友溝通等方式,

煒翔、小瑄與小龍期望能在未來讓農業與社區結合,

協助農友成立志業學會,

以志業學會為掌控主角,他們則轉型為支援性的角色。

更長遠一點來看,

他們則希望成立農業大學、讓整體產業制度能更成熟與完整,

而不再像以前農友僅是生產者,

作物必須經過大盤、中盤、小盤、通路等層層剝削才能來到消費者面前,

也就是真真正正落實雲林縣是農業大縣的願景。



你,迫不及待來「三小」了嗎?
 


(文/劉益滄、照片/劉益滄)

上一則:跟著KonKonBa 一起倘佯在西非鼓樂 下一則:伊甸基金會x NATIVE夏日嘉年華公益活動,熱血熱翻了!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