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台灣人的通病
因為常常台灣人會有一種莫名的迷思
要很捲才叫燙捲
要整個頭都擺一堆顏色才叫挑染
要剪掉遍地的頭髮才叫剪髮
要吹成怎樣刻意角度才叫吹頭髮
有一種買羅蔔一定要有送一把蔥的感覺
所以在台灣工作多年的設計師們
長期下來的經驗
以燙髮大捲度來講
明明知道捲度再小一點會跟原本溝通的不一樣
設計師就會說洗個幾次就會自然一點了
因為太多例子是照原本設定捲度燙完之後當天很滿意
幾天就打來跟設計師抱怨
大家都覺得他真的有燙嗎
為了讓設計師信服都會再三強調
因為還蠻直得
就像燙了很久直掉的頭髮
然後要回來找設計師補燙
通常設計師們都會選擇先幫他整理看看
常常一看往往都是和當初溝通捲度的一樣根本沒想像中的直掉那麼誇張
這時就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因為週遭的人都燙的有很明顯的捲度
所以他燙這樣一直被全部的人說是真的有燙嗎
怎麼那麼直
人講兩人講三人講都還ok
但是一堆人講就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真的是設計師沒燙好
結果盧到設計師常常都是好吧!!
你想捲一點就給你捲一點好了
但前提之下會先說
只是會跟之前溝通的感覺不一樣喔
這時消費者就會說ok
有捲一點就好
因為在台灣常會有這樣的例子發生
所以大部分的設計師就會養成一種讓台灣消費者滿足迷思的取向
惡性循環的說著
要燙髮的話我幫你燙比原本的那個捲一點會好一點
這樣他慢慢直掉之後就會和原本設定的一樣了
但這只是一種不想後續常會發生這種問題而來補燙麻煩的說法
以染髮來講也是同樣的
一個有質感的設計染應該是跟髮型相契合才能達到加分的效果
而不是一大堆有的沒的顏色擺上去看起來很明顯就好
而是要有質感提升髮型的效果才對
五片挑染跟十幾二十片挑染價格有差是沒錯
但應該不是差太多
設計者賣的是創意
應該不是賣數量以數量取勝才對
夠了就好
幹麻一定是要落了一地的頭髮才算是剪髮
這種問題我也常跟客人討論到
我想到一個客人在我部落格留言裡有提到
http://blog.yam.com/stylistalpha
" 新髮型我很喜歡∼自然好整理,已經過了N天,還是覺得很優!
只是難免會出現你說過的狀況:很多人都覺得<剪髮就是要大改變!>
總說<咦~妳頭髮變短了,但是整體感覺不變!>
是沒發現頭髮豐盈很多嗎? 髮尾卷度自然很多嗎? "
之類的話語常會發現
總而言之
結論就是大部分的設計師
因為台灣人太多這種迷思了
會覺得你來弄頭髮沒給你有一個大改變好像對不起你
應該是適合自己又輕鬆自在還能有型看起來自成一派
不要太過在乎週遭的人嘰嘰雜雜輿論
選擇對自己又合適的才是對的
一直跟著大家人云亦云
說穿了真的不是一個好的設計
應該要懂得掌握到 " 夠 了 就 好 "
不要再買顆羅蔔一定要拿一把蔥才是
在這方面不管是設計師或者消費者們都應該要省思一番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