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我們需要一段長時間待在國外時會很想念台灣美食一樣,很多來自別國的新住民和移工也會很想念他們家鄉的美食。台北車站旁、北平西路上假日時有一條印尼街,這個小市集從假日的早晨就開始聚集了許多語言、服飾相同的人,這邊讓印尼朋友待在台灣的日子裡能夠撫慰身處異鄉的心情,而台北人置身於其中時,也會有醒在異國的錯覺。
這條印尼街很接近台北車站東3門,從東3門走出來穿過斑馬線後,沿著人行道往前數十公尺,就會來到印尼街。捷運族從捷運台北車站M3出口走出後往右手邊公園路走,看到有鐵欄杆的人行道後再往右轉也能抵達。
雖然平常很常出沒台北車站,但因為地下街有冷氣且不想被日曬雨淋,我平時比較習慣走地下街,是看到在華山市場經營蓁品珠寶銀飾設計製作的好友碧蓁臉書PO文才知道有這條街(此文的照片有部分是來自碧蓁的FB)。之後還特地去找了幾次,發現那一帶平日除了少數的餐廳之外感覺很冷清,後來才知這邊是假日才會比較熱鬧的小市集。
這個區塊其實就在天成飯店後方,從忠孝東路上的勝大莊和7-11中間的忠孝東路一段29巷走過來,就可以看到這個充滿異國風味的印尼街。
這裡的攤販和移工很多平常都有在上班,假日才會過來這邊,星期6有開的店家也是大多會在準備隔天要賣的食材,所以這邊最熱鬧的時間是星期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
來到這條印尼街時,感覺就像進入另外一個時空,路人們說著台灣人聽不懂的語言,印尼鄉音和笑聲交錯著,空氣中飄散著魚露、香茅、椰子和香料的氣味,感受濃濃的異國風情。
一般人出國之後,水土不服來得最快的部分是吃得不好、不適應,熟悉的食材很難覓得,吃的東西風味也不同。美食最能直接傳達一種思鄉的寄託,這邊賣的東南亞美食讓外籍的新住民和移工能享受到家鄉妹,也能解解鄉愁。
這邊據說從台北車站二樓被微風管理後就慢慢發展起來,除了原本就有的印尼餐廳,還有一些是後來才增加的攤販,美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
RM.MIRASA 印尼餐館旁有一塊鐵皮屋做的矮房子,這邊的店家賣的都是印尼道地的料理,這家的老闆相當地親切,據說在這邊做生意也做20年了,面對問東問西的我很有耐心XD。
看老闆一直忙著炸炸物,很好奇的問他這是什麼?老闆說這是黃豆餅,也是印尼人的主食之一喔!
據說印尼朋友很愛蔬菜餅、黃豆餅這類的炸物,而我點的這黃豆餅看起來很像一般市場賣的菜炸和炸粿,外表炸的金黃酥脆。這樣1 片豆餅售價20元。
黃豆餅吃起來口感外酥內軟韌,嘿有很像吃到肉餡的錯覺,但其實裡面是黃豆,吃起來有豆香而不是肉香,讓人能吃得很順口。
我是沒有特別沾醬,但據說印尼人很愛伴著辣椒或沾一點印尼辣醬吃。
這排雖然是鐵皮屋做的矮房子,但整體感覺還蠻衛生的。
這邊也有提供類似印尼的自助餐的,除了有提供印尼的特色菜餚,巴東牛肉、酸辣蛋、沙嗲…這類主食可以搭配用白米煮到Q黏的印尼飯糰吃,但每個都是以樣計價,每一樣菜就是一個價錢,和台灣自助餐的算法又有點不同。
據說假日很多印尼朋友很愛來這邊用餐,甚至還會以有些餐廳附設的卡拉OK高歌一曲,來撫慰鄉愁。
除了馬拉盞、薑黃雞湯、薑黃飯、花生醬沙拉、薯仔牛肉和炸物之外,還有一些馬拉糕、椰絲球和娘惹糕之類的甜點,這類也受很多東南亞國家喜愛的甜點,所以也會有些越南和泰國的朋友來光顧。
向這家北平西路的Indo Sari Jaya黃金印尼料理是以碗為單位販售賣巴東牛肉的店家,據說每週六、週日都還會特別推出每串20的沙爹烤羊、雞肉串,讓印尼朋友花點小錢就能嘗嘗道地又不貴的印尼美食。
店裡還有賣巴東牛肉醬料包及印式咖哩包,也是一包20元台幣。有很多印尼朋友嘿來這邊買正統地印尼調味料和料理包。
印尼街除了有印尼小吃、各種來自印尼的零食和泡麵之外,這一帶也有賣電話卡、3C產品、生活用品之類的店家,比較靠尾端的部分還有匯款貨運及美髮店。
這家RIA SALON生意很好(照片是非假日拍的,假日時想要接受服務還要排隊才行)。
RIA SALON除了有幫印尼朋友做一般美容沙龍的服務之外,還可以免費索取印尼四方報,是有搭配中文對照的報紙型月刊,希望新住民和移工們透過四方報讓在台灣的過得更好、接觸更多元的台灣文化。
小小的印尼街感覺生活機能還蠻齊全的,連外籍勞工最重視的匯錢和託運都有(畢竟離鄉背井來台灣打拼就是為了賺錢讓家境變好),也難怪會吸引大批外籍移工和新住民到這邊。
食物會連結記憶,想念自己家鄉料理時通常想念的不是特定的食物,而是以前在家鄉時那些聚集在餐桌旁的人們和時光,台北車站旁的印尼街有道地印尼料理 香料的氣味和熟悉的鄉音,讓人在異鄉的印尼朋友們可以解解思鄉之情。台北人偶爾路過附近時也不妨繞進去看看,也用新移民的視角看看我們熟悉的台北,也許又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