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西螺】延平老街
這是雲林遊記食記的最後一篇,我還是堅持完成全部記錄,因為不曉得下趟再訪會是何時啊?看到食記和遊記的分類,在雲林的部份總算有了文章,心中有股莫名的充實感呢!
買了目鏡仔麥芽酥當伴手禮後,沿建興路朝西螺大橋的方向而行,走沒幾步就能看到延平路了。
老街會發展得早,多半是因為佔有交通地理上的優勢,延平老街在清朝時水陸交通便十分發達,商業活動日益熱絡,因此形成了街市,不過後來相繼因洪水和地震,早期建築遭到毀壞,現在看到的老街建築,是日治時期(約昭和20年)所建造。
這裡的建築屬巴洛克風格,但並不華麗,有種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感覺,建築之美展現於細節,要用心細看才能發現。
金玉成鐘樓在當時的地位應該就如同銀座和光吧!
西螺福興宮亦位於延平老街上,清康熙56年,即西元1717年,有僧人自湄洲供請媽祖神像來到西螺,後於雍正元年建廟供奉,這便是西螺福興宮的起源。
這尊媽祖像照片,近看竟是由無數善男信女照所構成,十分特別。
福興宮雖然擁有久遠的歷史,內部也保留了許多珍貴文物,但是不管是從廟內的一些小地方或是官網上,都可看出充滿了年輕的創意。
對西螺不熟不知道要吃什麼嗎?西螺福興宮外的大板子上標有附近知名的小吃,就從吃開始認識西螺這個地方吧!
西螺的特色伴手禮多數都是醬油,延平路和大同路上都有老牌的醬油店,我每次都是買丸莊,不知道其他家的味道怎麼樣,不過現在丸莊醬油在超市賣場也都能買到了。
轉入市後街、觀音街街角,三角窗的位置就是有名的三角大水餃。
生意超好,各大報章媒體都介紹過,只是招牌的三角大水餃幾年前吃覺得並不合我們的口味,這回就不湊熱鬧了。
這裡除了三角大水餃,還有麵、米粉、意麵、粿仔、糯米腸等,也有豬皮和滷大腸等小菜。
三角大水餃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水餃,而是用蕃薯粉製成外皮、口感像水晶餃的食物,說更清楚點其實就是三角形的肉圓,口感QQ的,裡頭包著竹筍和肉餡,不合口味是因為我本身就不愛水晶餃這類口感過Q的食物,內餡我也不敢吃,不過我對這裡的糯米腸蠻有興趣的。
一旁的西螺大戲院廢棄至今已有二十年,因產權為多人所有,未經全數人同意,政府方面無法進行整建及利用,就這樣荒廢在那,實在有點可惜。
三角大水餃右前方有一塊立著迷你版西螺大橋的廣場,這裡是東市場,是西螺最早的公有市場,早期是雲林地區重要的市集,但後來隨著中央市場興建而逐漸沒落。
頹圮毀壞的東市場不只影響街容,更有公共安全上的疑慮,幾經波折,96年政府終於編列了東市場整建預算,經過漫長時間的拆除、規劃、設計、重建,98年底東市場以嶄新風貌重現,原牆面還是予以保留,以見證其歷史價值,規劃的廣場作為鎮民及遊客休憩和舉行展演活動之用,另設計了可展售文化創意商品、農特產品及地方伴手禮之空間。
建構歷史的,是人;破壞歷史的,也是人。不過這回的雲林遊,看得出政府及民間開始對歷史文化的重視,歷史的保存、文化的發展,就算個人無法貢獻心力,也必須盡以舉手之勞的維護才是。
★【雲林斗六】百年風華∼太平老街
印象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