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愛氣勢強大的照片,想將婚紗照拍的宛如時尚雜誌般,而另一派則是走不造作的自然路線,如果你是後者,那你一定會喜歡婚攝瑪哲作品中的溫暖色調~
雖然瑪哲本人看起來十分年輕,但在婚攝這行已是許多同業的前輩了!所以在婚禮界也有一定的地位與資歷。攻讀藝術碩士的他,在念研究所時就開始接觸攝影,原本只是興趣所為的粗淺涉略,但後來論文的指導教授剛好是日本留學攝影博士,所以瑪哲也將論文主題設定為攝影相關議題,主要探討原住民祭祀以及傳統慶典活動,當時除了實際鄉野調查,瑪哲更花了長時間去拍攝原住民的日常,也因為這樣的契機,讓他決定將攝影視為畢業後的職業走向。
跟許多人一樣,瑪哲最初也曾考慮直接從婚紗店開始做起,但實際去面試後,發現他的攝影經驗及藝術背景對婚紗店來說完全沒加分,一樣必須從攝影助理慢慢熬,甚至被告知不用任何專長,只需吃苦耐勞就好。所以當時的婚禮攝影朋友就給他一些建議,在畢業前幫許多人免費拍攝婚禮記錄,讓他直接切入婚禮這一塊,不僅快速累積作品,也在正式入行前就能更熟悉婚禮環節。
但能在出道前就引起注意,瑪哲認為主修藝術讓他有很大的優勢,因為當初市場主流是比較偏理性的攝影風格,攝影師背景也多為理工科系,所以拍攝的東西偏直覺導向,而他這一類情感派的攝影師在當年婚禮界來說比例不高,所以相對來說就顯得更加獨特,吸引許多喜歡故事性的新人青睞。
加上當年風氣並不流行現在的「類婚紗」,但瑪哲本身就對「人像攝影」較有興趣,所以若有多餘空擋,即使當天是拍婚禮,也會拉著新人在外頭多拍幾張婚紗照~這樣的額外價值,讓瑪哲因此與其他攝影師有了明顯區隔性,紀錄性的作品也多了幾分藝術氛圍。
不過瑪哲也坦言,現在的新人不論是因為教育或是文化改變,對於美感的觀點都在提升,這樣的需求也讓婚禮市場面臨轉型,攝影師們都必須時時精進自己,加上網路資訊加快好評與負評的傳播速度,所以目前是非常競爭的狀態。
面對這樣的改變,瑪哲表示自己也曾遇到困境,尤其是當很多攝影師一起湧進市場時,每個人的案量一定會不如以往的全盛時期,該怎麼去調適自己的心態就變得十分重要。
不過他也沒有因為市場競爭就更加費心去經營部落格或網站,在網路世界始終維持一貫的低調態度,瑪哲說因為他不太擅長主觀的去形容自己是什麼風格,加上他認為作品的好壞應該是由其他人來評斷的,而不是自己去定義。
雖然這樣說很直白,但瑪哲認為人生不應該只是婚禮攝影而已,他不僅嘗試純藝術的創作,也試著學過錄影,甚至連「婚禮主持」這一塊都去認真上過專業課程,當下聽到其實感到滿驚訝的,瑪哲坦言自己其實有想做「主持人」的念頭,而他也真的主持過兩場婚禮。
這樣的經驗讓他發現即使平常可以跟人侃侃而談,但面對群眾或是有收費用的時候,其實講出去的每個語句都會伴隨壓力,而且主持人腦袋中還必須要有很龐大的詞庫,例如爸媽進場、新人進場、伴郎伴娘進場等等,他們動作流程是一樣的,但主持人卻要用很多不同的詞彙把它堆疊起來,讓賓客們聽起來的感受都不同,這也是瑪哲覺得自己想多加努力的地方。
而當我們問起出道時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趣事,瑪哲笑說有些事牽涉到新人就不方便多說,但因為當初年紀還很輕,所以時常有人以為他只是「瑪哲的助理」!一直到現在還是有人對攝影師抱持刻板印象,以為攝影師年紀一定都很大,所以反而被叫成「攝影阿伯」了!
關於婚紗與婚禮,瑪哲笑說各有各的苦跟樂,但現在的他比較喜歡拍婚紗,因為可以嘗試更多元的素材,比較不會有太大限制。
而拍婚禮時,瑪哲認為被研究所教授影響極深,當年老師為了拍日本藝妓,花非常久的時間去融入當地。而他認為婚禮也是如此,雖然不可能融入對方生活中,但到現場他與大家打聲招呼後,讓其他人知道他在旁邊默默拍就好,漸漸地對方就會忘記攝影師的存在,讓他們不會對鏡頭產生尷尬感,就可以記錄比較真實的畫面。
雖然瑪哲接觸許多與攝影截然不同的領域,但透過學習不一樣的事物,也讓他無論是在攝影職涯或人生規劃上,都能有更不一樣的看法及心境。婚禮是一個很單純的活動,流程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所以就跟一般上班族一樣,攝影師對工作也會有疲乏倦怠的時候,而他選擇的調適方法,就是去做些自己想嘗試的事情,透過不同的角色變換,讓他能更真切的體會人生,用行動記錄這平凡又不凡的瑪哲。
採訪撰文:Ashley Tsai / 圖片提供:瑪哲
轉載於WeddingDay => 將生活視為重心,才能更真摯的攝影|瑪哲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