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緒困境 擺脫「失志症候群」

走出情緒困境 擺脫「失志症候群」

撰文/Miki

 

自從疫情爆發,許多人被迫降低了社交活動的頻率,長期足不出戶可能導致憂鬱,也讓情緒變得不穩定,甚至引發「失志症候群」。面對不知何時才能緩解的疫情,我們該如何調適身心,才能安然度過呢?

 


 

精神科就診人次 2020年第一季不減反增

疫情不僅奪走數十萬人的性命,也嚴重衝擊了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生活驟變,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這些壓力如果未能即時調適,不僅容易感覺無力、孤獨、絕望,更可能會有憂鬱、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

 

根據衛福部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的醫院與基層診所就診總人次,相較過去減少了494萬,降幅為6.8%,幾乎所有科別的就診人次都大幅減少,只有六個科別的成長率大於2%,分別是感染科、血液腫瘤科、居家照護、胸腔外科、皮膚科,以及精神科。精神科醫師剖析,許多平時就對自我要求甚高、以工作為生活重心的人,當因為疫情而無法如常工作時,不僅收入被迫減少,也頓失生活重心,便可能出現「失志症候群」。

 

走出情緒困境 擺脫「失志症候群」

若出現有上述五項(或更多)的情緒感受,就可能有失志症候群症狀,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評估診斷,接受妥善的治療。

 

 

 

尋求醫師協助 輔以自我調適「慢慢來」很重要

針對「失志症候群」的患者,一般會採用藥物和非藥物合併治療,前者以藥物來改善患者憂鬱、失眠、焦慮等症狀;後者再藉由心理會談,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同時給予正確紓壓的建議,搭配適合的營養及運動,讓患者找回原有的生活節奏。

 

除了尋求精神科的協助,自我的調適與舒緩也很重要。若能適度善用自己的興趣,對於放鬆身心也很有幫助。例如喜歡運動的人,可以多到戶外通風處從事散步、慢跑等輕量運動,喜歡烹飪、閱讀、美容SPA等靜態活動的人,也可以邀請幾個同好相聚,讓興趣與生活完美結合。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要做什麼改變,這些調整都必須「慢慢來」,別一開始就把目標訂得太高,每次只要給自己一點小小的挑戰,同時觀察自己的身心是否有細微變化,舉凡是否感到太過興奮或低落,或是反而感到壓力等,這些都能和精神科醫師持續討論,更可有效穩定身心狀態。此外,利用智慧科技和身在遠方的親友視訊互動,也是一種調節情緒、拉近彼此關係的好方法。

 

 

 

飲食均衡搭配充足睡眠 有益身心健康

在飲食方面,千萬別為了紓壓而暴飲暴食,長期下來不僅營養不均衡,更可能導致肥胖、三高、代謝失衡等問題。建議全面且均衡地攝取營養,例如富含維生素B群的全穀雜糧類、堅果、深綠色蔬菜,可幫助我們提升注意力、維持活力;沙丁魚、鮭魚、鮪魚、亞麻仁油富含Omega-3的油脂,可預防身體發炎、保護心血管,更可預防記憶衰退。

 

此外,多吃雞肉、牛肉、優格、雞蛋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再搭配全穀雜糧類攝取,可帶動胰島素分泌,幫助合成血清素,再合成為褪黑激素,可讓我們放鬆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更擁有高品質的睡眠。還有,繽紛的各色蔬果、富含鈣質的乳製品也必須充分攝取,對健康都很有幫助。

 

台灣目前疫情逐漸趨緩,我們可以說是進入「後疫情時代」,自然也需要新的生活型態來調整腳步,儘管不知全球疫情何時才能真正平息,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就是對家人最好的禮物。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建議儘速就醫,由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才能及時告別「失志」,擺脫情緒困境!

 

上一則:白內障別輕忽 即時就醫就能找回清晰視力 下一則:都會女子「高效美容」攻略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