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部落格

視神經萎縮不可逆?中醫師分享:針灸搭配明目茶雙重護眼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現代人每天使用眼睛的時間越來越長,從工作到生活,幾乎離不開3C產品,但眼睛長時間高強度地使用,也讓眼部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其中,視神經萎縮便是一種需要特別留意的眼疾。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視神經萎縮的病因多樣,除了先天性發育問題和家族遺傳,後天因素如視神經炎、腫瘤壓迫、外傷、脫髓鞘疾病,以及供血障礙等,都可能引發程度不同的視神經病變。 高度近視、

靜脈曲張「這等級」快就醫!無痛靜脈膠恢復期短 他三天重返工作崗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卻往往被忽略的血管疾病。衛福部桃園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林秉毅主任指出,靜脈曲張好發於長期久站久坐的族群,以及孕婦、老年人等,其中女性發生率較高。患者腿部會疼痛不適,嚴重者更可能引發皮膚潰瘍、發炎等併發症,大幅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儘早進行治療。 靠近皮膚的血管適合採用傳統手術挑除,而鄰近神經的小腿血管則以靜脈膠水治療,不同手術方式相輔相成、截長補短,

減重不只是少吃多動?飲控+癮控「雙效控癮」 助打破壓力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世界肥胖聯盟預測,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突破19億人,相當每4人就有1人受肥胖問題困擾,治療相關疾病費用更超過4兆美元,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成人過重與肥胖比例已從1990年的25%攀升至2022年的43%。台灣國民健康署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50.8%)的成年人BMI達到過重或肥胖標準,反映出減重需求的迫切性。隨著健康意識提升

喜歡把衣服洗得又香又白?小心越洗越傷身!醫師教你避開洗衣精NG成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洗衣精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清潔用品,但你有留意過洗衣精都含有哪些添加物嗎?皮膚科診所徐常捷醫師指出,部分洗衣精添加物,特別是螢光劑與人工香精可能殘留在衣物纖維中,並透過皮膚接觸進入體內,對健康造成影響。徐醫師也提供民眾辨識洗衣精添加物的方式,幫助大家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徐常捷醫師也提醒,嬰幼兒、敏感肌族群,以及異位性皮膚炎、慢性皮膚炎等皮膚病患者,由於皮膚屏障

全口重建、矯正結果難想像?「3D臉掃機」模擬術後效果 患者信心倍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現代人越來越在乎外表的美觀,就有民眾會因為缺牙、齒列不齊等問題,不敢「開懷大笑」,久而久之自信心喪失、成為生活中的極大困擾,而牙科治療中「微笑曲線」的打造是讓這些患者重獲自信的關鍵重點。過去僅有2D平面的口腔影像,最終治療效果僅能單憑患者自行想像,卻往往與實際結果發生出入;現在3D臉掃機結合AI技術,可生成立體臉部成像,幫助牙醫師精準打造更完美的微笑曲線,更能將預期治

疾病預防也邁向精準時代! 公司聯手推動基因定序檢測普及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基因資訊,不只能幫助癌症患者進行治療計畫,還能用於疾病預防,讓預防醫學走向精準時代。因此,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與商業基因體公司簽約合作「NGS次世代個人健康管理基因檢測」,希望推動精準預防醫學觀念的普及化,幫助民眾及早掌握潛在疾病風險並進行有效預防。 生醫股份有限公司邀請近40位學術界、醫界等權威人士,一同見證公司投入「精準預防醫學」及「再生醫學」市

晚期膽道癌存活率低 一線免疫治療2月起獲健保給付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都已進入晚期,也增加治療難度。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包含膽道癌在內的「肝及肝內膽管癌」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14.98%,死亡率排名男性為第2位、女性則為第4位。幸運的是免疫療法已於今年2月納入一線健保治療,給予患者治療新選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肝臟暨移植外科李勁樵醫師表示,臨床表現上,膽道癌因症狀不具特

洗腎患者小心!「主動脈瓣膜狹窄」惡化快 恐猝死別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 一位63歲的男性洗腎患者,半年前發現主動脈瓣有輕中度的狹窄,未料近日回診時突然休克倒地,所幸經急救後恢復心跳。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瓣膜已惡化至嚴重狹窄。經過評估及健保申請,醫師為患者進行了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術後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入院至出院前後不到兩週,目前除了定期進行腹膜透析外,其餘生活已回歸日常。 許多洗腎患者因心臟瓣膜問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微笑、舉手、說你好」 腦中風治療不能等,從控制血壓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民國82年至109年間台灣的高血壓盛行率男性接近30%,女性則是約20%,預估有五百多萬人罹患高血壓。而男女在65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都在60%左右,隨著年紀增長的盛行率幅度很驚人。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次訪談將由醫師分享高血壓與腦中風的關係,以及預防之道。 高血壓學會的「722」測量口訣

糖尿病恐增胰臟癌風險 一線治療新選擇帶來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國人糖尿病發生率逐年增加,當血糖異常時就可能衍生許多疾病,其中也埋下誘發胰臟癌的風險,尤其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幸運的是原用於二線治療的微脂體抗癌藥物,如今通過核准作為一線合併療法用藥,讓胰臟癌治療現曙光;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張家崙指出,隨著新藥發展,胰臟癌治療選擇更加多元,多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亦顯示,患者接受三合一合併療法後,在

載入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