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發生率不論男性、女性都是排行第一,更打敗了15年來蟬聯十大癌症首位的大腸癌成為新癌王。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枋岳甫表示,過去10年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成為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工具,這應該是台灣肺癌人數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透過LDCT篩檢可以幫助肺癌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衛福部也有補助部分高風險族群2年1次篩檢服務。
透過LDCT篩檢可以幫助肺癌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衛福部也有補助部分高風險族群2年1次篩檢服務,不過民眾若篩檢結果為「異常」經醫師診斷確定為早期肺癌後,下一步該怎麼辦?枋岳甫醫師表示,早期肺癌以手術為主,不過依不同期別、病人身體狀況等會建議術後使用化療、標靶治療等輔助治療。
肺癌風險因子有「這些」 但並非全是建議篩檢對象
肺癌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與肺癌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
- 吸菸及二手菸
- 肺癌家族史等遺傳因素
- 室內、外空氣污染(如:PM 2.5、炒菜油煙、燃燒煤、柴油、木炭等)
- 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
- 輻射物質(如:氡氣)
- 長期職場暴露(如:砷、鎘、石綿等)
▲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枋岳甫
目前並不是所有高風險族群都適用公費LDCT篩檢,枋岳甫醫師提到,針對LDCT篩檢,國外研究主要都是著重在重度吸菸15-20年以上的族群,因此國健署就建議,50-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者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接受LDCT篩檢。
雖然現在較少關於無吸菸或輕度吸菸者的相關研究,不過若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經診斷為肺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也會有較高的發生率,所以國健署也建議,具肺癌家族史的50-74歲男性、45-74歲女性應接受LDCT篩檢。
至於,其他高風險族群是否該接受LDCT篩檢呢?枋岳甫醫師表示,關於這部分其實還沒有科學證據可以確認,LDCT篩檢可能會造成過度診斷、偽陽性、偽陰性等問題,使民眾在追蹤過程中產生心理負擔,不過如果民眾不會有明顯焦慮的情形,可能可以考慮45歲以上運用1-2毫西弗的放射劑量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LDCT篩檢結果「異常」 下一步該怎麼做?
若是LDCT篩檢結果疑似異常,民眾須依醫囑定期追蹤,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若結節有變化,或結節型態高度懷疑早期肺癌的,需進一步接受手術切除或切片確認。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早期肺癌的治療方式目前以手術為主,枋岳甫醫師進一步說明,若是第ⅠA期肺癌,手術後只需要追蹤即可,但第ⅠB期以及第Ⅱ、Ⅲ期肺癌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下,建議應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化療、標靶、免疫等輔助治療 術後該如何選擇?
枋岳甫醫師表示,過去輔助治療主要是以化學治療進行,但現在醫學科技進步,肺癌治療已走向精準醫療時代,透過基因檢測或生物標記來選擇治療方案。患者的基因突變如為上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的典型突變,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可依病人狀況使用輔助標靶藥物,能降低復發機會、或增加存活時間。其他無基因突變的病人,在經過手術進行輔助化學治療後,病患也可以主動和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免疫治療來減少復發風險。
枋醫師呼籲,民眾可透過LDCT篩檢早期發現肺癌病灶,現在有更多抗癌利器可供患者做選擇,早期治療是關鍵。不過,枋岳甫醫師強調,LDCT篩檢只是幫助患者早期診斷而已,如果要減少罹患肺癌的機會,不抽菸(包含電子菸)、減少化學氣體的直接暴露等,才是最重要的。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