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依發病時間可分為「嬰兒型」與「晚發型」,目前健保給付SMA患者背針治療,給付對象僅有「出生12個月內發病確診且開始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SMA病友。
▲許庭榕主任表示,根據健保署新聞稿,未來SMA健保給付條件將擴增,呼籲病友應密切回診追蹤,維持好運動功能,將來才有機會獲得治療,並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不過,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許庭榕主任表示,根據健保署新聞稿,未來SMA健保給付條件將擴增,呼籲病友應密切回診追蹤,維持好運動功能,將來才有機會獲得治療,並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SMA」罕見遺傳疾病 影響神經肌肉、呼吸功能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依發病時間可分為「嬰兒型」與「晚發型」。嬰兒型於出生6個月內發病,如果沒有任何呼吸維生系統,通常兩歲前就會死亡,而晚發型發病時間較晚,但仍有肌肉無力與殘疾的風險
許庭榕主任指出, 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主要影響神經肌肉系統,若影響到呼吸功能,病人就有可能需要使用呼吸器,此外,行走功能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有些病友便需要坐輪椅,甚至還有可能須一輩子臥床。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運動功能可如正常孩童
目前,SMA的治療有背針、口服藥、基因治療3種方式,目前新生兒篩檢也很完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獲得更好的預後。
許庭榕主任分享到,過去臺北榮總有位嬰兒型SMA病友,經過新生兒篩檢早期診斷,在輕微發病時就及早治療,當助理拍攝這位病友的運動影片後,竟表示「我覺得他跟正常的小朋友一樣啊,他有生病嗎?」,這件事令人相當印象深刻。
正常的情況下,嬰兒型SMA若未接受治療,有可能在2歲以前就因病逝世。不過,這名嬰兒型SMA病友現在已經5歲了,而且經過長期追蹤後,這名病友運動功能和正常孩童完全相同,可以走路、可以跑步。
許庭榕主任表示,這名個案也提醒病友,不僅要早期診斷,還要及早治療,在情況還未退步的時候盡快治療,維持現有的運動功能,SMA患者便有機會獲得一個幾乎完全正常的人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預後的幫助其實是很大的。
SMA健保給付擬擴增 病友應定期回診、維持運動功能
然而SMA屬於罕病,治療藥物一年需要好幾百萬的費用,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負擔相當沉重,台灣目前僅有1歲前發病且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SMA病友,可獲得健保給付進行背針治療,符合條件者不到1成,大約只有30幾人受惠。
雖然,健保署正在計畫擴增給付範圍,未來3歲內確診發病、≧7歲且上肢運動評估(RULM)大於15的SMA病友,都有機會獲得健保給付。不過,許庭榕主任指出,即使如此仍有超過半數的病友無法獲得健保給付,這部分是未來仍須持續努力的。
但隨著時間推移,未來想必會有更多治療方式,也會有更多病友受惠健保給付,許庭榕主任呼籲,SMA病友應密切回診追蹤,尤其運動功能也將納入給付條件, 病友應維持好自己的運動功能,將來才有機會獲得治療,在運動功能較好的狀況下接受治療,也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