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長期受鼻塞困擾的46歲陳先生,因呼吸困難及頭痛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而前往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後,驚見鼻息肉沿著眼眶長滿了整個鼻竇腔,即使經過手術開刀、傳統藥物治療並搭配日常照護清洗鼻腔,息肉仍如星火燎原般不斷蔓延,讓他感到相當沮喪。所幸,經醫師評估改以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幾週後嗅覺就逐漸回復,病況也穩定控制,暌違多年總算不用再只是單純地喝咖啡,而是可以用心「品」咖啡香,晚上也能好好睡覺了。
▲在過去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清除,並搭配術後一段時間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以控制病況避免再次復發。
傳統藥物及手術難控制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發炎是主因
台灣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鼻科戴志展主任說明,在過去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清除,並搭配術後一段時間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以控制病況避免再次復發。
雖然,透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切除鼻息肉,能使大部分病人鼻竇腔恢復正常生理功能,不過根據統計,約有兩成病人會再次復發,原因除了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持續抽菸等因素外,最主要便是這類型病人不是單純的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是屬於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導致無論開幾次刀,鼻瘜肉總會春風吹又生,難以根除。
新型生物製劑有效「降低發炎反應」不再反復受皮肉之苦
針對這類型病人,戴志展醫師強調,治療的首要目標便是「降低發炎反應」來消除鼻息肉,維持正常鼻竇生理功能,以保持鼻竇暢通。如果能在治療前透過抽血檢測或是息肉檢體作分析試驗,確定病人是因第二型發炎引起的慢性鼻竇炎,對症用藥,治療反應效果就會很快。而今(2021)年通過TFDA核准的新型生物製劑便是透過精準鎖定發炎物質,抑制過敏反應來達到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塞、嗅覺喪失的情況,也能避免反覆的手術開刀,降低後續其他藥物的使用,對於病人來說不僅減緩他們的壓力,也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日常照護不能少 醫:清洗鼻腔、定期追蹤
戴志展主任提醒,病人除了配合醫師治療並定期追蹤,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接觸環境空氣中的過敏原及刺激物,因為當身體受到過敏原刺激,會有一連串的防禦措施,促使發炎分子傳遞訊號,讓鼻竇炎更難控制,若症狀持續未改善,應盡快就醫與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方案,進一步降低復發風險及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