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70多歲老翁短短數個月內兩、三度因感染嚴重肺炎住院,每次出院時明明細菌已被完全殲滅,沒想到仍不斷復發、頻繁進出醫院。原以為只是年紀大常見的免疫力低下感染,所幸老翁子女是醫檢師,警覺老爸血液抹片特徵異常、並在醫護人員積極進一步檢查下,意外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緊急轉診血液科接受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對目前的醫學來說仍屬於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許多新型藥物的出現,病患的治療成效已有大幅進步。
多發性骨髓瘤易偽裝 容易誤認為老化現象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李欣學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通常進展較緩慢的血液癌症 ,好發於老年人,男性較多。在疾病初期無明顯症狀,而後期的表現十分多樣且不容易察覺,如骨骼疼痛、感染、腎功能惡化、貧血 等,常被誤認是老化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病患多於骨科、復健科或腎臟科就醫 ,若醫師和病患未提高警覺,常因此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的時機。「多發性骨髓瘤是很厲害的偽裝者」李欣學醫師說。也由於臨床症狀多元,民眾容易誤以為是老化現象造成而忽略,導致延誤就醫。
造成蝕骨性病變 還可能導致腎臟衰竭、免疫力低下
李欣學醫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源於「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漿細胞腫瘤主要位在骨髓,可能造成蝕骨性病變,透過X光影像常見骨頭被啃食出現凹洞,導致患者出現骨頭疼痛,或造成骨折,此外也會引起高血鈣、貧血。此外,惡性的漿細胞會製造不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又稱為M蛋白),M蛋白則可能會導致腎臟衰竭,並造成免疫力低下,讓病患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
引導性治療降低癌細胞、M蛋白 標靶藥物延緩腫瘤惡化
多發性骨髓瘤,對目前的醫學來說仍屬於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許多新型藥物的出現,病患的治療成效已有大幅進步。患者在診斷後,需接受幾個階段的治療,首先「引導性治療」的目標是大幅降低體內的癌細胞和M蛋白指數,目前引導性治療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再加上「類固醇」的組合為主,疾病緩解後,如果病患的年齡、身體狀況和器官功能適合,建議考慮接受以「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鞏固性治療,再加上維持性治療,以求盡量延長病患疾病控制的時間。近年更有新型的「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問市,這些標靶藥物的組合可有效阻斷異常漿細胞生存及生長條件 ,比起傳統化學治療有更好的的療效。
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臨床試驗結果及藥物副作用等,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組合。標靶藥物組合劑型多元,若患者不適合針劑注射,目前也有一些藥物為口服劑型,而大部份的標靶藥物皆已納入健保給付,若能早期發現,適合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可達5至10年 ,即使是不適合自體移植的患者(如75歲以上老人、身體狀況較差者),透過藥物的調整,也能有效控制疾病,延緩腫瘤惡化、並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李欣學醫師強調,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和症狀十分多元,民眾如果發現有原因不明的骨折、腎功能惡化、貧血等症狀,切勿輕忽,最好與醫師共同討論、合作找出背後的原因,若有需要並轉介到血液科接受進一步檢查,以免錯失及早診斷、治療的良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