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牙周病好發於30歲以上民眾,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有八成的成人都因口腔衛生沒做好而引起牙周病,若沒積極治療恐累積成其他慢性共病,未來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一名八旬婆婆早年因嚴重的掉牙問題而進行多顆牙齒的植牙手術,然而婆婆卻長期輕忽牙周病,不僅沒有定期回診也未善盡落實口腔的清潔保養,近來才驚覺剩餘牙齒地基塌壞,全口牙床也嚴重動搖,只能吃流質食物而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牙周問題勿輕忽 錯失治療時機恐致牙床崩
牙醫診所院長紀泓輝醫師說明,老年人延誤治療情況常發生,像婆婆這樣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會讓後續治療更加困難,治療時間也會從原來的半年延長到至少一年,再加上婆婆同時是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嚴重發炎,治療時也要特別小心,最後在家屬的陪同下就診,先進行牙周治療,再以植牙手術進行全口重建,最終幫助婆婆恢復咀嚼功能、改善生活品質。
牙周病是累積性的慢性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出現流血或口腔破洞的症狀,讓許多人誤以為只是「火氣大」而延誤治療時間。不過破壞牙床的程度會隨著發病時間越長而越嚴重,所顯露出來症狀也會越明顯;許多人會因而輕忽其嚴重性,以「痛不痛」為決定治療的關鍵,長久下來可能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而難以保存牙齒。
與蛀牙不同的是,牙周病破壞的是牙床地基,是一個緩慢且深入的侵蝕過程,一旦地基遭受牙周細菌破壞而爛掉,重建將會是漫漫長路;所有牙齒共享同一牙床,若其中一顆牙齒嚴重毀損,鄰近的牙齒通常也難以倖免。紀泓輝院長補充說明:「就像籬笆一樣,若其中一個柱子扎根不穩,整個籬笆就『啪』地跟著塌了」。牙齒不好導致咀嚼功能喪失,進一步致使消化系統吸收功能變差,若中年老年人還有其他慢性共病,因自我照顧能力減退,植牙後癒合與復原能力將更為緩慢。
牙齒重建顧慮多 台廠植體安心選
如果牙周狀況還在牙齦炎的階段,可以治好,若已演變為牙周病,則無法完全根治,嚴重恐造成牙齒掉落、牙床爛掉。此時無論是選用活動式假牙、牙橋或植牙的方式治療缺牙,都建議病患先將牙周病治療完全。紀泓輝院長表示,若牙周病治療到一定程度,仍可選用以人工植牙的方式慢慢重建口腔至正常、健康的狀態。選擇植牙患者首要考量的因素除身體健康的狀況外,若老年人有慢性共病、癒合能力較慢,治療時間拉長可能使得患者失去耐心,因此醫病間的溝通與信賴更顯重要。此外,植體的價格與品質也為多數患者掛心的事,紀泓輝院長表示:「不是小廠就一定不好,可是它的表面處理、研發團隊與後續的保固也都非常重要」。紀泓輝院長選用台灣本土植體廠商,因為品質穩定、且臨床實驗超過十年,是提供給病患及家屬另一個安心的選擇。
口腔衛生為上策 每半年固定洗牙才能遠離牙周病
紀泓輝院長呼籲,口腔清潔很重要,建議成人每半年定期接受洗牙與檢查,平時也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要特別使用牙線、牙刷做好徹底清潔。若有流血、不舒服,甚至口腔產生異味,要盡快尋求牙醫師的專業協助,切勿以「痛不痛」影響治療決定。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