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衛福部108年度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為第5位,死因第6位並逐年升高,20年來已增加三倍。攝護腺癌已是台灣男性泌尿系統癌症的第一殺手!

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男性泌尿系統癌症殺手-攝護腺癌 醫師分析三原因

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後男性,隨年齡發生率越高;早期多沒症狀,超過三成患者確診時已轉移,錯失治療黃金期。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宇鳴表示:「攝護腺癌的腫瘤進展較緩慢,是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可根治的癌症;分析其增長主要原因是篩檢率不夠普及、男性的病識感較不足、擔心切片後遺症等考量。」

64歲王先生,因解尿不順至泌尿科就診,經醫師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有疑似硬塊,但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抽血指數正常(0.93,正常值<4 ng/ml);患者害怕切片風險,又擔心得癌而感到兩難,因此決定先採醫師建議,進行非侵入性攝護腺磁振造影(MRI),做精細的進一步檢查;結果在左側發現有異常腫塊,並已向外侵犯,範圍約3.5公分,後經切片及手術確診為攝護腺癌第三期。

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

傳統攝護腺癌篩檢是以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PSA)抽血檢查做為初步檢測工具。近來更有新型多參數「攝護腺MRI檢查」,再搭配「攝護腺健康指數PHI」分析,成為攝護腺癌的篩檢利器。

新型MRI配備高感度的16通道軟式表面線圈,取代傳統內置式直腸線圈,不須放置任何設備,非侵入性、無痛方式,能更輕鬆舒適地完成檢查;其清晰的影像,能清楚看到疑似病兆與周邊組織分界,也提供醫師臨床診斷與切片方向參考的有力工具,以降低感染風險。

切片檢查,一定要做嗎?

PSA是由攝護腺分泌的醣化蛋白質,釋放到血液中。醫師張宇鳴補充:「一般來說,PSA數值大於4就建議做切片檢查;然而PSA的專一性不高,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發炎、泌尿道感染等因素影響。所以,若要早期診斷,需取得病理組織切片才能確診。」

攝護腺超音波切片是目前唯一的確診工具,但受限於超音波的影像解析度,多數腫瘤無法清楚呈像,切片針頭能否正確穿刺,也有待機率與運氣。另外,切片為侵入性檢查,有感染風險,還是有患者因不願意切片而延誤病情。

 

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泌尿科醫師門診諮詢 (圖片中患者非個案本人)

攝護腺癌檢查新趨勢:MRI+PHI健康指數

為降低切片併發症且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最近發展出兩種攝護腺癌檢測新利器,分別是高階多參數磁振造影(mpMRI)的「攝護腺MRI」及抽血檢驗PSA衍申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HI)」,可進一步評估PSA上升原因和攝護腺的狀況。

「攝護腺MRI」利用多參數(mpMRI)的方法,綜合評估核磁共振的各系列影像,以判斷攝護腺癌的風險、腫瘤定位、癌症分期,因為非侵入性、不須放置任何設備,可舒服完成檢查,受檢者接受度高。同時,MRI的影像清晰可做為切片導引,有利提升準確度、減少失準,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而「攝護腺健康指數(PHI)」,則是利用PSA、free PSA、p2PSA(較穩定的PSA前驅物,與攝護腺癌有更強的關聯性)這三項指標,經公式運算得到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指數愈高代表罹癌風險愈高,指數若超過36以上,則建議接受切片檢查。

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揪出男人「長壽癌」

張宇鳴醫師提醒:「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達70%左右,建議男性50歲以上定期追蹤攝護腺狀況;若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更應提早至45歲,每年接受PSA抽血檢驗及肛門指診。」如有異常,儘早諮詢泌尿科專科醫師,安排進階檢查包括:抽血檢驗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攝護腺超音波、攝護腺MRI、攝護腺切片等。

攝護腺癌的預防與保健

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有家族病史;直系血親有一位罹患,其發生率為常人兩倍;若有兩位,則高達五倍。茄紅素、硒及較高的射精次數(每月超過21次),可預防攝護腺癌;甘藍菜、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番茄、綠茶、咖哩等,建議多攝取。另外,應避免高油脂、醃漬或油炸類食物;不吸菸、多喝水、養成正常排便及規律運動習慣。

【延伸閱讀】

* 防疫期間健康不延誤 看診拿藥醫師這樣建議

資料來源: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healthnews.com.tw

上一則: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下一則:再見了,萬惡雙下巴! 瘦臉拉提全部到位!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