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聽到化療你會想到什麼?費用昂貴和副作用嚴重是最常被提到的刻板印象,讓化療成為乳癌患者不願面對的恐懼。隨著健保給付通過、副作用管理成熟,乳癌患者只要願意挺身對抗病魔、接受化療,醫療團隊、健保體系和病友團體等,彷彿整個世界都來幫助患者度過難關。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醫師表示,2005年起,歐洲紫杉醇成為早期乳癌治療的標準用藥,現今臨床願意接受歐洲紫杉醇的比例相當高,許多人擔心的副作用問題,目前亦有許多成熟的照護方式,協助患者順利走完療程。
乳癌類型多樣 化療重要性難取代
隨著醫藥進步、治療多元發展,患者有更多選擇對抗乳癌;然而乳癌類型多樣、復發風險各異,化療的重要性仍然難以取代。曾令民理事長指出,乳癌患者若有淋巴轉移、呈現三陰性或Her2陽性的病徵,接受化療是必要的。乳癌化療的主流藥物為「小紅莓類」藥物和「紫杉醇類」藥物,癌細胞容易轉移、惡化快速的高惡性乳癌患者,通常需要兩種併用「全套」治療,可能面臨較明顯的副作用;反觀風險較低的乳癌患者,則可以從兩種化療藥物擇一進行「半套」治療,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副作用不再是化療「必要之惡」 藥物可改善
輔助乳癌治療的工具亦持續進步,副作用不再是化療的「必要之惡」。曾令民理事長說明,臨床已毋須過度擔心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和白血球降低等問題,合併類固醇、NK-1及5-HT3抑制劑能大幅改善噁心嘔吐,至於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能讓患者血球數量回升,不僅讓乳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最小化噁心造成的不適,還能保有免疫力,抵禦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感染風險。
眾多抗癌藥物的相輔相成下,乳癌患者的存活期得以延長,醫病雙方皆開始重視生活品質和慢性副作用的問題。曾令民理事長指出,雖然部分藥物引起之心臟毒性,導致心衰竭的機率僅2至3%,但隨著治療劑量增加,心臟功能受到的危害愈明顯,讓臨床使用小紅莓有所限制。對於顧慮心臟毒性的乳癌患者,曾令民理事長建議,患者可以考慮其他化療藥物替代。
乳癌治療也要防復發 基因檢測可評估風險
乳癌治療不只是消滅患者體內的癌細胞,評估復發風險亦相當重要。曾令民理事長分享,現今乳癌治療可使用基因檢測的技術,提供臨床診斷之外的數據風險評估與治療建議,部分患者臨床檢測為高風險,但基因檢測為低風險時,患者有機會不使用化療,反之,當患者臨床病理判斷為風險不高,但基因檢測卻顯示有一定風險時,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輔助性化療,預防腫瘤復發或轉移。呼籲患者收起恐懼積極迎擊,抱持健康的心態抗癌。
SATW.DOC.20.05.0209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