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偏袒自己的女兒是天經地義的事,別幻想婆婆會寵愛自己勝過小姑。那是違反人性,如果潛意識帶著這樣的期待,就等著失望吧,因為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期待更令自己沮喪的了。
台灣常見一種情節,就是要求對方「把我媽當成你媽看待」。特別是面對婆媳紛爭,多數丈夫最常做的,不是第一時間釐清原委或致力於溝通,只要求老婆:「她是我媽,所以你也要把她當作是你媽。」
「把別人的母親,當成自己的媽。」我們來看看這個概念。對女人來說,當夫妻感情好,基於對先生的在乎、愛、體貼,就算婆婆不容易相處,自然能心甘情願退一步,這完全是基於真心疼惜老公的「表現」。然而,這樣的貼心,卻常常被視為作媳婦理所當然應該有的表現。
反觀,如果夫妻感情不佳,這樣的要求不但勉強,而且容易產生口角。做先生的如果希望太太敬重自己的母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太太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否則妻子不但沒有得到心靈上的慰藉,還被要求虛心伺候公婆,情何以堪!通常我們都不願意正視這個事實。
某一次在一個演講場合,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舉手說:「我太太心裡一直有心結,覺得她做得再多,我媽還是比較疼女兒。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於是我問在場的人:「你們覺得一位母親會比較疼女兒,還是媳婦?」 大家異口同聲說:「當然比較疼自己的女兒呀!」完全屬實。
事不關己的時候,都能認清事實。作媳婦的毫無必要跟小姑爭寵,因為不管怎麼爭也爭不過血緣;就像媳婦不可能將婆婆當成親生母親一樣,婆婆也不可能打從心裡把媳婦放在跟子女一樣的位置,這也是強人所難。
聽過公婆把遺產留給媳婦的嗎?我沒聽過,就算跟其他子女平均分配的也沒聽說。此話也許聽起來武斷,然而卻是常態。
媳婦頂多把婆婆當成一位敬重的長輩,關鍵在於,婆媳之間可以發展出一份親密的特殊友誼,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緣分。既然是「友誼」,就表示這是一份來自雙方細心經營的友好關係。
當一個貼心的媳婦認清自己真實的身分,剛開始也許會引發短暫的落寞,但這般務實的洞見反而能讓自己從幻象中解脫,容易輕鬆以對,不再「爭寵」。
換句話說,婆婆偏袒自己的女兒是天經地義的事,別幻想婆婆會寵愛自己勝過小姑。那是違反人性,如果潛意識帶著這樣的期待,就等著失望吧,因為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期待更令自己沮喪的了。
形式上,人們把話說得好聽,這是社交用語,也是對於婆媳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容,可千萬別太當真,以為大家都那樣,放下期待會讓人好過許多。然而如果有幸,真的遇見貼心的婆媳,那可是天大的福氣!
別在家庭排序上錯了位。當我們跟另一半建立起新家庭,最能使力的地方永遠是親密關係,當兩人感情緊密,延伸出來家庭的根基就會更穩固。認清這一點,比較不容易陷入其他家族成員的煩惱與紛爭,也不會抱持太多非理性的期待。
每個家庭都有它獨特複雜的歷史與情感,每個人也都有他在家庭系統裡專屬的位置,這套排序有形無形地在每個家人心中運行著,當認清楚自己的角色位置,給予尊重,坐對了位置,就在每次一呼一吸之間,心自然就安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