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篇實用的好文章與大家分享摟~~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洗臉,不過就是例行工作,30秒就能結束的事,何必看得太嚴重?可別小看了這例行工作,如果做得不確實,等於是為肌膚埋下不定時炸彈,許多肌膚問題都源自清潔不當,因此專家們呼籲,別再小看洗臉的重要性!<我也覺得這真的很重要~~因為年輕時不懂得好好清潔與保養肌膚~~現在悔也來不及了~~>
曾有女明星大方分享保養之道,其中一點就是早上起床不洗臉,讓肌膚分泌的油脂形成自然保護膜,就是最棒的保養。果真如此,一堆早晨分秒必爭的OL肯定拍手叫好,不過DARPHIN教育訓練經理涂玉笙提醒:「保養的第一步,就是清潔。」
起床臉上油脂多,寢具細菌易附著
涂玉笙表示,在6到8個小時的夜晚睡眠過程中,肌膚仍不斷分泌油脂,這些油脂會和散佈在寢具上的灰塵結合,若不加以清除,混合著灰塵的油脂極易阻塞毛孔,因而產生粉刺,甚至發炎成青春痘。另外,油脂是許多微生物的營養來源,環境中許多看不見的細菌或塵�,容易附著在油脂上,嚴重者會引發肌膚發炎或過敏,由此可見早晨洗臉的重要性。<我試過那方法後來好像覺得角質越來越厚~~我原本皮膚也不好啦~~>
<Point 2>肌膚需求大不同 慎選清潔產品
那麼,簡單點用清水洗臉可以嗎?涂玉笙表示,油水不相容,清水只能洗去灰塵和髒汙,但毛孔中的油脂成分,無法以僅以清水清潔,徹底的臉部清潔,仍應選擇適當的清潔產品。根據品牌調查,日本有高達69%的女性偏好以皂類進行清潔,因為皂類普遍被認為清潔力道最強,不過,若皂鹼太強反而會帶走肌膚過多油脂,長久使用容易變成敏若型肌膚;一般認為,若非油性肌膚,可選擇不含皂鹼的清潔產品較佳。
張麗卿提醒,皂化配方不見得不好,無皂鹼也不是優質的保障,而氨基酸洗面乳不等於對肌膚安全,屬於中性的清潔產品一樣有刺激肌膚之虞。況且,若僅以乾性肌膚、油性肌膚或中性肌膚的分類來選擇清潔產品,就太輕忽肌膚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肌膚的感受是動態的,因季節、年齡、甚至壓力和賀爾蒙變化,會出現不同的油水比例,因此,不應單純以肌膚類型作為選擇清潔產品的依據。 <恩~~小小複雜~~>
潔淨過後滑順不緊繃
那麼,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清潔產品?其實,潔淨過後的肌膚最誠實,會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張麗卿表示,洗完臉後,除了髒汙和油垢都已清除,肌膚膚觸若仍保持柔軟滑順、沒有緊繃感,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另外,卸妝產品的選擇也常令人頭疼,一般認為油性肌膚不適合卸妝油、乾性肌膚適合卸妝乳,涂玉笙表示,卸妝產品的選擇應該依照妝的濃淡而非膚質,油性肌膚若畫了個大濃妝,依舊得選擇卸妝油或是油脂成分更高的膏狀卸妝產品,才能徹底溶解彩妝。
<Point 3>搭配保養成分 清潔兼護膚
以目前美妝市場競爭的態勢,每一種產品上市,都代表著新技術和新成分的突破,既然洗臉是保養的開始,所有的新技術和新成分,也都將清潔產品一併納入研發;不過也有人質疑,整個洗臉過程不過30秒,在清潔產品中加入保養成分,能夠發揮的成效有多大?
把握接觸肌膚時間的發揮效果
張麗卿表示,清潔產品中添加的保養成分,要把握和肌膚短暫接觸的時間發揮效果,若是必須長時間停留、滲透才能產生作用的成分,發揮的效果有限,因此從最基本的保濕、到最困難的美白和除皺,都必須將成分留在肌膚上,才有效果可言。另外,具有殺菌、角質溶解、抗敏功效的成分,添加在清潔產品中,也有加分作用。
涂玉笙也認為,臉部清潔僅針對表皮肌膚,也就是說,泡沫僅停留在「臉皮」,不會滲入肌膚底層。因此,若在清潔產品中添加能改善肌膚表皮問題的成分,當然能發揮功效,例如能為肌膚保濕的玻尿酸、解除肌膚緊繃感的洋甘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橄欖、或是能提供潤澤效果的乳木果油,都是常見添加於清潔產品中的保養成分。
自由時報記者林欣若報導
會不會洗臉真的差很多喔~~~
文章顯示圖片為自然美保養系列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