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不動產產權登記是一項重要的法律程序,旨在保障產權人的權益,避免糾紛。透過產權登記,產權人可以將其對不動產的所有權主張於世人,並防止他人侵害其權益。
【延伸閱讀:不動產產權登記重要嗎?保障自身權益,一定要知道的產權登記常識】
什麼是不動產產權登記?
不動產產權登記是「財產所有權登記」,為避免財產的權利歸屬不清,造成後續法律糾紛,房屋、土地等不動產,都建議向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登記。
如果購屋時是委託房仲處理房屋買賣事宜,可請房仲做產權調查,確認產權登記是否合法?出售之房產產權登記是否完整?若發現原屋主沒有辦理產權登記,就要請屋主出示其他證明,確保自身權益,房仲通常會將調查結果製成不動產說明書提供給買方。
二、產權登記包含哪些部分?
- 1.房屋所有權登記
- 2.土地所有權登記
三、不動產產權登記的面積範圍怎麼認定?
產權登記的面積計算,要以實際編定為準,較好的做法是申請買賣地號的地籍圖謄本,以此申請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書,來釐清登記範圍,有些土地與建築改良物,無法顯示產權登記範圍相關事項,謄本就顯得更加重要,可幫助釐清建物分配持分,再將持分乘以公共設施總面積,才能確實知道產權登記上,應分攤的公共設施面積。
不動產產權登記是一項重要的法律程序,可以保障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在購房或房屋所有權發生變更時,應及時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圖片出處: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