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走入靜態大型水族館。深海巨怪特展/士林科教館 ▋
偌大安靜的展場裡我好像變成一條小魚
時光靜止,讓我得以慢慢欣賞圍繞在週圍的巨獸們
有幸利用平日走一趟士林科教館,上了堂奇幻美麗的生物課
整座空間營造得太美太震撼,一直到踏出展場仍回味無窮
現在邀請大家,藉由Niki帶回來的照片
一探生活在浩瀚海洋中這群或者古老、體型巨大
或者我們熟悉卻叫不出正確名字也從沒仔細觀察的海洋生物真貌
▲翻車魚
身長一米的翻車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硬骨魚種(可以右下滅火器做為比例)
由於尾鰭幾乎退化,只能靠背鰭、臀鰭的擺動前進
所以游泳技術不加..經常漂浮在海面上XD 好想看喔 哈哈
另外翻車魚的胃其實是由腸膨大而成,只能儲存食物而無法消化!
這些珍貴的海洋生物標本是透過先進的生物塑化保存技術
一件展品製作過程多則耗時一年
才能將難以保存的內臟,栩栩如生的呈現於大眾面前
▲石斑魚
石斑魚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底層肉食性魚類
這件標本的特殊之處在於從脊椎為中線,將兩側大側肌與脊椎左右分離
顯示了石斑魚的深層肌肉,並展現硬骨魚類完整的骨骼系統
下側則保留了從舌頭開始的整套消化系統
▲珍珠狗魚
珍珠狗魚也屬於硬骨魚的一種
眼睛位於頭頂,皮膚無鱗、無腹鰭,背鰭與臀鰭上下對稱
遇到危險時會吞入大量海水或空氣,使身體迅速膨脹成球狀
▲狼牙鱔
具有強烈攻擊性及明顯的季節洄游性,頭尖、口大、牙齒鋒利
透過這個標本能看到淺層肌肉及部分內臟結構
▲葉海龍
也稱為枝葉海馬,與海馬屬近親的海魚
外形似海馬,身體由骨質板組成
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狀的附肢,能偽裝成海藻躲避危險
海馬是魚嗎?海馬與一般的魚類完全不同
從外型上看,海馬的頭像馬、眼睛像蜻蜓、身體像蝦、尾巴似大象的鼻子
由骨骼結構上看,牠的身體由10-13個環狀骨甲支撐
可是生理構造卻有魚類的特徵:用鰓呼吸、擁有脊椎骨、背鰭、胸鰭、臀鰭
因此被生物學家列入魚類
巨大的旗魚標本,骨骼脈絡清晰可見
下面進入軟骨魚類展區
軟骨魚是最早出現的魚類,包括鯊魚、鰩類,種類較少
軟骨魚有流線型的身體與相對的魚鰭
表皮上佈滿盾狀鱗片,質地粗糙,全身骨架由軟骨構成
脊椎雖部分骨化,卻缺乏真正的硬骨,肋骨細而短,頭骨為整塊軟骨
這確保了軟骨魚類可以花更少力氣在水中快速持久的游動
除側線外,軟骨魚的吻部還有一種特殊的皮膚感受器
同時也是壓力感受器、電感受器,能探測水流、水壓、水溫,並檢測到低至0.01微伏的電壓
▲檸檬鯊魚骨骼韌帶標本
因為皮膚呈現黃棕色像檸檬而得名
眼角小,通常在水表面活動,背鰭露出水面,休息時才會潛入底層水域
主要掠食硬骨魚、海鳥、其他鯊魚
▲灰星鯊
鯊魚中速度最快、最致命的一種
罕見的胎生魚類,子宮分成多室,胎兒各居一室,一胎約5-16尾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灰星鯊獵捕食物游如閃電,能達到每小時100公里,並且會攻擊人類
鯊魚的肝臟中富含角鯊烯,角鯊烯不僅具有類似紅細胞那樣的攝氧功能
還可促進肝細胞再生與保護肝細胞的作用
▲長達四米的長尾鯊
長尾鯊以尾鰭特別長而得名,垂直生長的尾鰭通常可達體長一半
長尾鯊的尾鰭非常有力,可以用來擊暈獵物捕食
擁有兩個背鰭,第一個背鰭較大呈三角形,第二個背鰭很小
▲仿製懷孕鯊魚切片
鯊魚有卵生、假胎生、胎生三種生殖方式
這個縱切片展現皮膚、軟骨、肌肉、鰭、內臟,鯊魚卵及幾條已成形的小鯊魚
展場其實遠比照片來得暗
利用燈光、投影營造海底世界的神祕氛圍
大型鯨豚在上方長型螢幕中來回優美現蹤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12米長氣勢萬千的鯨魚骨骼標本近在眼前
鯨魚的輪廓與魚類相似,前肢進化呈扁平的魚鰭狀,後肢退化
鼻孔在頭背上方,其內部的形態構造卻依然保留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原來鯨魚不是魚^^
▲珍貴稀有的短肢領航鯨
分布於各大洋熱帶、溫帶水域,體長3.6-6.5公尺,體重最重為4噸
體型大,全身黑色,主食烏賊,也吃魚
▲帝王企鵝
游泳時速可達20-30公里
前肢呈鰭狀,作為潛水時的推進器
帝王企鵝是現今體型最大的企鵝
雄帝企鵝雙腿與腹部下方有一塊佈滿血管的紫色皮膚育兒袋
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中保持在攝氏36度
這件標本不只保留外觀,體內構造、肌肉形態也能清楚觀察
▲欖蠵龜
也稱為麗龜,因為像顆大橄欖而得名^^
幼龜要12-30年才會成熟
成龜體長達62-72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心型背甲
欖蠵龜以蝦、蟹、水母、軟體動物和魚類為食
在熱帶、亞熱帶海域可以找得到它的蹤跡
可惜台灣附近海域發現頻率較低,不常見
▲大王魷魚又稱為巨烏賊
分成頭、足、胴、內殼四個部分,身長達200公分!!
軟體類,一般分為頭-足、內臟-外套膜兩個部分
體表有纖毛或黏液,口內有齒舌(有舌頭耶!!)用於幫助攝食
族群包括烏賊、章魚、貝類等
還沒煮熟的帝王蟹怎麼乍看有點恐怖>"
▲黑斑條尾魟
屬於軟骨魚的一種,尾巴細長具有尖銳的毒刺
去除部分皮膚,著重展示魚腦、脊髓、腦神經及側線系統
(側線系統是魚類特有的皮膚感覺器官,呈管狀,內充黏液,能感受低頻振動,具有定位功能)
可以觀察到魚腦很小,但是小腦相對較大,有助於平衡,在水中自在悠游
▲犁頭鰩
喜歡在淺灘漫游,以幼魚、甲殼、軟體動物為食
展場後端規劃了兒童互動遊樂區
提供黏土及海怪器官模型拼拼樂
深海巨怪特展台灣很榮幸成為亞洲首站
在我們之前於美、加展出均受到相當好評,並且也是佛羅里達排名前五的重要展覽
曾看過人體奧妙巡迴展的話也許還有印象
這次塑化主角換成深海巨獸,難得能零距離貼近真實的海洋生物
好消息是它會一路展到寒假,錯過真的很可惜
〖 深海巨怪特展 〗
展期:2015.12.18 - 2016.2.29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7樓南側特展區 /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除夕休館 / 交通指南請點▶
開放時間:週末、例假日、寒假 9:00 - 18:00(15:30停止售票) / 非寒假平日 9:00 - 17:00(16:30停止售票)
點圖來粉絲團找我們聊天♪(=´∀`)人(´∀`=)و
▼下篇分享位於深海巨怪特展隔壁,好玩又驚奇的「 翻轉吧!顛倒屋 」,記得回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