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太平山、七星潭、鄰海民宿,
(台11線超搶手之“境外漂流”民宿↓)
(山頭的白雪↓)
最後一個∼《林田山》,這也是我一直很想“回來”的地方,
多年前在地朋友推薦認識了它,可惜造訪當時下著滂沱大雨,
未能走完全程即離開,沒留下珍貴照片,於是再來一次,也算撫慰心中遺憾。
台9線往萬榮鄉,見「滿妹豬腳」右轉,過鐵道道路縮小純樸鄉間稻田,
昔日第四大林場之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有與老朋友相見的好心情。
小常識時間:
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日語發音或稱森榮)位花蓮縣鳳林鎮,
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
民國27年開始,日本在此大規模建立鐵路、索道與完備的社區,
台灣光復之後,來自阿里山、八仙山與太平山等地的伐木工人,
再陸續進入林田山,把更具技巧的伐木經驗帶入,也讓林田山徹底被開發,
直到民國61年因為森林大火,隨後又由林務局接管,
並在之後的保育觀念漸漸成形後,林田山才終於得以休息。
也因為處處留下日式殖民遺跡,
九份、金瓜石、或林田山等對我而言都有種特殊吸引力。
早期運送木材到【摩里沙卡】,靠的是【架空索道】與【高山鐵路】;
40年代之後伐木事業起飛開始增聘工人,公共完整設施因應而起;
原【課長宿舍】為雙併日據時期建築。
文化園區成立後整修,保留原有式建築形式,
兼具遊客服務中心與咖啡館,
懷舊的Fu吶!
【旭東亭】石階一格一格向上爬,
紅磚牆圍起來【場長宿舍】,大戶人家規格莫屬;
(為什麼只有男孩宿舍?Where’s girl’s?↓)
【康樂新邨】林業員工宿舍,
民國90年卻遭祝融之禍,後設火災紀念遺址;
供人休憩【圓形廣場】;
【中山堂】居民聚集林場之精神寄託所在,
50年代購入兩部電影放映機,每週放映2至3部免費電影,
甚至名氣大到連附近光復鄉與鳳林鎮居民,都會騎幾個小時腳踏車特地來此開眼界;
林木間【森林鐵道】,
可愛古典日式燈成列歡迎;
歷經半個世紀歲月、木造魚鱗黑瓦房【日式宿舍】老房子;
昔日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成立辦公廳,
民國78年將林田山、鳳林、光復等工作站合併,更名為【萬榮工作站】;
【林業文物展示館】讓遊客更瞭解伐木時期,
林田山居民生活方式與作業情形。
(哇∼好懷念喔!↓)
(木風琴耶!以前我很愛彈∼↓)
整座園區繞下來約一小時,無九份商業化、熙來攘往觀光客擁擠吵雜,
慢慢走,呼吸縱谷�新鮮空氣芬多精,細細體會山城曾經風華榮景、鉛華洗盡思古之幽情,
循著歷史的軌跡,總令我深深著迷。
旅遊小貼士:
◎請注意林田山“週二休館”!
昨躊躇老半天沒來是對的:七星潭沒下雨車騎到了、
林田山休館沒白跑一趟∼真是“好險之旅”!(偶不想再劈石頭了..)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號
電話:03-8751703
即使不斷催油門準備飆回台北,卻不忘一定要留下蘇花公路海岸線的壯麗美景。
【崇德隧道】前休息區,
湛藍海岸及層次山嵦,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著,過隧道後台灣八大奇景、【清水斷崖】最值得佇足一段,
鐵道山洞口、蜿蜒公路、
不同變化藍色海水、大曲線幾近垂直山壁,
不同變化藍色海水、大曲線幾近垂直山壁,
(旁邊就是懸崖,要小心!↓)
在自己國家,就能找到令人感動無聲的美,
(這可是在馬路邊冒著生命危險拍的啊!↓)
我的視線,很捨不得離開這兒吶!
離開【和仁礫灘】,即與太魯閣國家公園說再見,
過蘇澳港,
回頭一撇,沒忘了最愛名產【曾記麻糬】,
(一定要吃的啦!↓)
彷彿再次提醒我,花蓮珍貴資產∼好山、好水、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