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simple_html_dom__voku__html_wrapper____>
寶寶黏人 一點都不奇怪 文/王乃善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
寶寶黏媽咪,是有道理的,光看到媽媽拍藝術照還要抱著小寶寶就有很深刻的感受了!
1歲以內的寶寶,黏人的原因,不外乎生理以及安全感的需求。一般說來,6、7月大開始,寶寶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黏人」現象:他會在你準備要離開他時,開始依偎著你、爬到你身上、緊緊抱住你,他想說:媽咪,我想跟你在一起。這和寶寶的心智發展、情感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
■生病、驚嚇、不安全感:當寶寶身心感到不舒服時,自然最需要我們的疼惜和關愛;很多時候,寶寶顯得異常黏人,其實就是身心狀態的反應。他不會說話、不能言語表達,只能透過哭泣、想要抱抱、不願自己一個人的方式,透露訊息。
■生活作息的改變:6個月大的寶寶,會對周遭人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在這個階段,已經養成固定的作息,例如:遊戲、洗澡、送爸媽上班,都有例行的模式,他也樂此不疲。但同時,卻也會因為改變,像是作息被突發事件干擾、換了保母或照顧者、處於陌生環境等,而感到手足無措,便開始有黏人的情形。
■不想與親密的人分離:隨著心智的發展,寶寶漸漸學到「物體恆存」:他知道,爸爸上班去了,不在房間裡,但爸爸依然存在。換句話說,我們在寶寶的心裡,已經形成一個永恆存在的圖像,也因為他知道這是不會消失的個體,就更想知道「你在哪裡」;這時,若爸媽在寶寶身旁,他會很放心的自由玩耍,一旦要長時間離開他時,他會想要跟著、不想與爸媽分開。
■害怕見到陌生人:到了寶寶7、8個月大,便認得爸爸、媽媽、重要的親人、熟悉的照顧者,會開始辦別這是不是陌生的臉孔。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顯得特別害羞,當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可能變得比較安靜、緊緊抱住我們,甚至表現出恐懼的樣子。
面對黏人,爸媽慢慢來
舒緩寶寶的黏人與焦慮,有一些生活小技巧可以幫上忙。
■跟寶寶好好說話:你或許會想:這麼小的寶寶,聽得懂這麼多嗎?我們可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喔。好好的跟孩子說,說媽咪離開的原因、說媽咪很快就會回來、說媽咪一樣愛你。其實,寶寶聽的不只是你說的內容,從傳達訊息的口氣語調、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寶寶從中獲得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轉移注意力: 年幼的寶寶很容易就被其他事情吸引。用他喜愛的玩具逗弄、帶離開現場、指指其他特別的人事物等,讓寶寶轉移注意力。每個孩子性情不同,有的需要多一點點的時間,嘗試一次行不通,那麼就多試幾次吧。
■漸進式改變:為避免因為環境或作息改變,讓孩子對周遭事物失去信心、沒有安全感、產生焦慮,可以一開始就採漸進式改變,讓寶寶有機會調整自己的期待、調整自己的生活。一次一點點刺激和改變,讓寶寶有心理準備。
■製造獨處機會:在平日,媽咪可以開始多給寶寶一些「獨處」的機會,只要是在安全的環境中,照顧者仍在視線範國內,讓寶寶有自己的空間,玩玩自己想要玩的遊戲、玩具,讓寶寶知道也習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媽咪陪著做。
■給寶寶愛的抱抱:最重要的,當寶寶黏著你不放時,提醒自己,不要用責備、處罰的方式來強迫他接受必須和你分開的事實,免得不舒服的寶寶會更不舒服,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加沒有安全感。給他一個愛的抱抱吧,讓寶寶的情緒、不適獲得舒緩與滿足,他也才會有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走出自己的一步啊。
寶寶行為,反映親子關係
事實上,寶寶黏人,是成長過程中普遍會發生的行為,他需要一再地確認:爸媽很愛我。寶寶還沒有獨立能力時,與親人的依附關係,是他非常重要的安全感來源。即便是成人,面對相同處境時,也會有類似的不安情緒。而經由寶寶黏人的方式和反應,可以初步的觀察他和爸媽之間的親子關係。
■安全依附的親子關係:分離時,寶寶會有苦惱、不喜歡、生氣的情緒,是正常的;如果是處在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裡,寶寶的這些負面反應,通常也是可人被加以安撫的。如果孩子在陌生情境中,只要爸媽在身邊,就能夠大膽、自在地到處探索、和不同的人有所互動,即使有短暫的黏人表現,但焦慮可以逐漸化解,就是屬於安全依附型。
這樣的孩子,通常親子關係是比較正向穩定的,心理學家發現,這些寶寶的照顧者,傾向是能適時提供孩子需求、給予孩子正向回應,並且教養的行為一致,是孩子可預測的,例如:哭了,會得到安慰。
■不安全依附的親子關係: 有些寶寶在面對陌生環境時,即使媽媽在身旁,仍表現出十分焦慮;他們會有比較矛盾的表現,當媽媽離開,他會沮喪難過,可是當媽媽出現,他又顯得生氣抵抗。也有些寶寶在面對親人和陌生人,都同樣顯得冷淡、退縮,沒有很大的情緒反應,卻也缺少了探索的動力。還有一些寶寶,則是沒有固定的反應模式,但對環境表現迴避、消極。
這些情形,都是屬於不安全依附關係。這些寶寶的照顧者,有的是照顧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寶寶的需要,或是對寶寶不敏感、經常採取負面對待、拒絕接觸,並且是不穩定、不一致的教養行為模式。
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是雙向的、是相對應的,雖然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氣質、對事件有不同的反應模式,但透過爸媽的觀察與努力,都可以形成一個親密的、穩定的、正向的循環。寶寶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他對爸媽的愛的需求,爸媽不要吝惜我們的愛,請給予寶寶立即的回應喔。